蜀路险,葫芦尖第二险,可葫芦尖上的梨花最好看。
葫芦尖原是蜀地十万大山中一座籍籍无名的荒山,只因形似半边歪葫芦,前朝康乐王妃抄近路回乡奔丧途径此处,念及亡父悲痛难忍之时,远远望见这座山,道了句这山像极了父亲书房春日常用来插梨花的青瓷葫芦瓶。
当地官员听闻此事,认为是巴结康乐郡王的好机会,遂开山修路,在这荒山顶上种满了西域引进粉腮泪,配了技术最好的马夫,就等着王妃三年守孝期满,回程时能游览一番,哪知康乐王妃回途看见这山顶种梨花的葫芦山,更加思念父亲,加之三年守孝时常恸哭,伤了身体,竟哭厥过去一口气上不来,去了。
康乐郡王骤闻噩耗,大惊大怒,千里迢迢从南城赶赴蜀地,亲自斩杀了那官员,随后剃度出家成了一名游僧,朝廷痛失一名才俊,葫芦尖的路成了不可说的禁忌,逐渐就荒废了。
到了新朝百废待兴、乱局未平,更没官员维护这条只为上山赏梨花修的险路,于是,这条死了六十民夫,才在险山峭壁上凿出来的绝道也就荒废了,倒是山顶的梨花因鲜少有人踏足打扰,开得一年比一年好。
正值傍晚,落日西沉,彩云漫天,正是赏花最好的时辰。
山风无情,繁枝纷纷落,地上、空中、草丛、鸟羽······漫山花如雪,葫芦尖梨花正盛。
一辆马车自山顶俯冲而下,跌跌撞撞闯入花雨香阵中,飞转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落花,却碾不碎废弃官道上散落的山石。
赶车的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一身绫罗绸缎更衬得他神气活现,圆脸圆眼,鬼头鬼脑的,一看就是个鸡烦狗嫌的淘气鬼。
马车能捆花枝的地方都捆满了梨花,连拉车的马左右还驮着两捆,远远望去,这马车仿佛一棵飞速移动的花树。
这哪里是上山赏花,完全是上山偷树!
少年车夫腿上抱着一大捆梨花,在花堆里边赶车边摇晃着插满梨花的脑袋。
也不知什么样的人,雇这么个顽童赶车上葫芦尖?
可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眼见道上石头越来越多,那少年不但不让马车慢下来,反而一脸不高兴的扬鞭催马,又加速了。
马车压着碎石蹦蹦跳跳,险险避开路上的大石,飞驰着拐了个弯,驶入了葫芦尖最险的路。
一面绝壁,一面悬崖。
这段路险而狭窄,一辆马车放上去,车轮与两边路沿的距离,最多只能余下半臂长,一招不慎就是车毁人亡粉身碎骨,就是经验老道的老车夫也要小心应对,这少年倒好,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继续迫使马加速,马车颠簸更甚,车厢传出“咚”的一声闷响,似有重物砸落。
少年却全不顾车厢内发生了什么,他闭眼昂头,对着漫天花雨深深吸气呼气,仿佛深山老妖吸取天地精华,好几个长长的吐吶后才意犹未尽的睁开眼,满脸忿忿的咒骂,“都怪那群傻婆娘,几十年的饭吃下去,光长皱纹不长脑子,白长成个老姑婆,青春貌美的光阴不好好珍惜,多积累点智慧,倒拿去换了个猪脑子回来摁在脖子上······”
他骂着,忽听“咚”一声巨响,有重物砸在马车顶上,马儿一惊,险些跑出狭窄的道路,冲下悬崖。
这赶车少年倒是机警,立马停了骂骂咧咧,拉回偏转的马头,车轮险险压着道路边缘,车厢在悬崖边晃荡一圈,就被控制着,又驶回路中央。
不算宽敞的车厢内,一半儿的空间用来打了个大木箱,木箱上铺被褥,做成了可容一人睡觉的床,另一半地上,细瘦的女人侧趴在几个乱七糟八的酒葫芦中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