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安娜·卡列宁娜-第3/3页

加入书签
    而很多自认身负文采的人,哪怕是被诸如《现代人》这等文学巨头报刊拒之门外,被迫为便士报供稿,往往也只会着眼于连载小说,期待能够复制巴尔扎克、欧任·苏等人的经历。

    所以她收到的这些稿件的撰写者,大多家境一般,但又对自己的水平有着清晰的认知,他们在得到一份能够补贴家用的邀约时,哪会狠得下心拒绝。

    乔安想着,等《每周早报》正式运作起来后,她还可以顺势提出信息费制度。如果有人愿意向他们报社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即付一定的报酬。

    但真正让她惊喜的是分类于文学版面里的一份小说稿。

    这篇尚未完结的小说,一开篇就以反传统的叙述角度吸引了乔安的注意力。

    从人物塑造到外界环境描写都隐隐透着一种病态般的紧绷感,作者毫不留情地把人物置于种种对立冲突中,对情节高/潮的设置恰到好处,酣畅淋漓。

    这种对情节的把握度,对节奏的掌控力,再配上那尖锐的文字,乔安只能用惊艳这个单词来形容。

    她立即看向刚刚被她完全忽略过去的作者姓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乔安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他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是成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身耀眼光辉的文学大家。

    当这位大师的名字映入她眼中的那瞬间,之前她隐隐感到有些熟悉的创作风格就串珠引线般得到了解释。

    果然非陀翁莫属。

    哪怕是曾经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多次嘲讽的纳博科夫,都称赞过“他对高/潮和悬念的设置把握近乎完美”。

    非凡的人生经历,磨砺出非凡的文笔。

    乔安记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青年时期,他曾因反对沙皇被判处死刑。就像是一场闹剧般,在即将行刑时他又被改判为服苦役,然而这一切其实都不过是沙皇的惯用手段。

    后来他又参加兵役,在成为少尉后,终于拥有了难得的喘息时间。

    服役结束后,他前往彼得堡与兄长团聚,合作创办杂志,但是他并没有由此走上人生巅峰。他的杂志因为刊登了他人的一篇敏感性文章,从而遭到查封。

    事业失败,他的家人又相继去世,债务缠身。

    从时间上来算,这几年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落魄时期。

    这样一看,他会来供稿也有了理由。

    只是不知道这位未来的文学巨匠,到底是公爵夫妇中的哪一位请到的。

    这份小说稿件的到来,让乔安有了些其他想法。

    等第一刊报纸发行后,她准备以这份稿件为中心来实施一些营销手段。

    老实说,她最初并不打算针对小说版面进行营销。

    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稿件,营销很容易失控,最后不过是自取其辱,这个时代的文豪们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现在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坐镇,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