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月光-第2/3页

加入书签
    第三乐章紧随其后,月光依然平静柔和,可风更大了。

    风呼呼地刮,海面上波涛汹涌,大海仿佛在奔腾,在咆哮,仿佛是谁打扰了他的清梦,在对他怒吼。大海彻底被惊醒了,海上吹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无比壮观。

    夏亚过去还真的听过这乐章,这应该是《月光奏鸣曲》。

    他第一次接触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还是在小学课本上。

    那课本中描述了关于奏鸣曲的名字“月光”的来历,那是一个传说。

    据说,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琴键上。

    这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学完这一课后他就搜了这一奏鸣曲来听,这也是他除了命运之外听到的第二首贝多芬的乐曲。

    但后来他才知道,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奏鸣曲的名字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

    贝多芬的作品总是根植于他所生活的现实之中。

    他在现实中承受着一切痛苦,享受着每一份欢乐,并将他们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1796年至1800年,正是贝多芬的耳疾开始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他的时期,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似乎内脏也受着折磨,听觉更是越来越衰退起来。

    他一直对自己的耳疾保持着缄默,直到1801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韦该勒医生悲伤地倾诉道:

    “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这些话中人们不难看出在他身上浓浓的悲伤情绪,然而他却是如此需要欢乐,在没有欢乐时,他就创造欢乐。

    就这样,在1801年他恋爱了,尽管他在恋爱上不断地钟情,不断地梦想着幸福,最后幸福却总是幻灭,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却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坠入爱河之中。

    《月光奏鸣曲》就是他这段爱情的心理体验,他创作了该首作品,并将他献给当时的恋爱对象琪里爱太·吉却娣,然而,这位漂亮轻佻的贵族小姐却最终无情地抛弃了他。

    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不同,所以创造时间应该也不太同。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在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之中,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在那钢琴中潺潺流出的不只是优美的音符,而是他的泪水与悲愤。

    夏亚看到观众们都在凝神地听着,就连茜茜跟阿莉西亚都全神贯注,全场鸦雀无声。

    一直到音乐停止,全场的人们也未曾从那情绪中走出来。

    一直到贝多芬站起身,向着人们鞠躬行礼仪,人们才恍然惊觉乐章已经结束。

    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汗流浃背,全都沉浸在了那情绪中。

    接着,台下才响起了清脆的,雷鸣般的掌声。

    “你说的不错。”阿莉西亚侧过头来压低了声音说,“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未来也一定会享誉世界。”

    夏亚笑了笑,他听过不少版本的月光奏鸣曲,不过只有在这,他才能无比清晰的明白,为什么这一奏鸣曲会如此有名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