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邯郸集邮者风采剪影 ——记李庆森、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徐水清-第2/3页

加入书签
    原来宋玺瑰青少年是在北京长大的,之后在新疆和邯郸当教师。他上初中时,邻居一位叔叔送他一些苏联和东欧邮票,从此他对集邮感上了兴趣,一集就是50多年。

    后来,他所在的一建公司搬到邯郸后,他参加了邯郸当地的集邮组织,是一位热情风趣和活跃的集邮积极分子。宋玺瑰非常健谈,他的极限邮集《中国出了个***》获2004年广州全国极限邮展大银奖。

    宋玺瑰常说:“集邮,集的是意味,玩的是情趣。”

    在送我们回北京的路上,宋玺瑰对我说:“我们家老婆子总是说,你一天到晚集邮不着家,回家就抱着你那些破纸片看,看我哪天,把你那些破纸片一把火全烧了!”

    我笑着问:“你是怎么回答的?”

    宋玺瑰说:“我说,你敢!”

    一车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宋玺瑰接着说:“邮票是什么,那是集邮者的命根子!谁烧我的邮票,我就和谁玩命!”

    3、教师中的集邮收藏家--张会成

    张会成老师是河北邯郸峰峰矿区职教中心的老师,在邯郸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在学校教学楼顶层开辟了一个永久集邮展览室。全国集邮联的领导曾参观过集邮展览室,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八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张会成老师说。现在,峰峰矿区职教中心集邮展览室已经蜚声省内外。

    2013年1月14日,我们现场参观了张会成老师主办的集邮展室。展室的面积很大,有800平米左右.展室中的集邮展框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内容都和当前的教学大纲相配合,对教材起到了图片解读和知识延伸的作用。

    在张老师的集邮展览室中,还展览了一些框非常珍贵的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粮食等票证。其中,有一些找零粮票面值只有零点几两,非常罕见,见证了共和国粮食困难的艰苦时期,是教育学生的很好的实物资料,极其珍贵!

    从中可以想见,张老师当年在收藏邮票和其他票证上是多么用心和执著!

    4、喜欢设计邮戳的集邮者小字辈--王海涛

    看到“中华民俗传统节日邮局邮资纪念片”时,我不但被纪念封上漂亮的画面所吸引,还很快被这九枚邮资片上盖的各具特色的纪念戳吸引了。李庆森告诉我,这些纪念戳是王海涛设计的。我当时并没在意,以为王海涛是一位资深的老集邮家。

    1月14日下午,我们参观磁州窑窑址时,队伍里多了几位年轻人,庆森指着其中一位对我说:“他就是王海涛.”我一看,哦,一位戴眼镜的微胖的年轻人。

    王海涛是一位爱笑、活泼、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的邮戳设计思路宽广,取材广泛,漂亮的磁州窑瓷器也可以入画,画面留白充分,常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体现了年轻人的现代思维。

    看见王海涛这样的年轻人,使我想到了集邮未来发展和集邮后继有人的问题。

    现在,国内多数集邮协会的骨干分子都是中老年人,很多集邮协会更是以老年人居多,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好,我自己也是老年人。但是,中国集邮事业的未来发展是要靠王海涛这样的年轻人的,如何让更多的热爱集邮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这是一个长远的集邮战略发展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光喊几句空口号可以解决的,要在全国各地寻找人才、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中国集邮事业未来的担纲人!

    我们所有的集邮组织都要未雨绸缪,要多为年轻人的展露头角站台,多为年轻人“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鼓与呼!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年轻人的,但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