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6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天晚上,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在北京北海公园联合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了“庆祝教师节集邮座谈会”活动。启功先生为活动纪念明信片题词“向伟大的人民教师致敬”(明信片为4分和八分两枚)。当时,我亲自请了《四世同堂》电视剧的剧组成员参加活动,邵华(演老太爷)、李婉芬(演“大赤包”)、李维康(演大嫂、著名京剧演员)、赵宝刚(演老二、现著名导演)、周国治(演大赤包的丈夫)等十几位演员和邮票设计家卢天娇、北京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廖沫沙等应邀参加了活动,北京集邮界的朋友中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北京的集邮界,这是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第一次在社会活动中的集邮圈里亮相,获得了北京集邮界的积极肯定和热情鼓励。
我和集邮家王渭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我是活动的主持人,王渭找到我,说要上台朗诵一首祝福这次活动的诗歌,我请他上台朗诵了,他激情澎湃的诗朗诵,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此开始关注他。
以后,在京城内外各种集邮活动中或集邮研讨会上,我又先后认识了北京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李伯琴、**侠、王渭、岳晓湄;邮票设计家黄里;全国集邮联邮展部主任刘玉平;《集邮》杂志编辑记者李玲、刘劲、董志德;《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武汉集邮家郭迅、马驎;南京集邮家葛建亚;邯郸集邮家李庆森、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等。我还和福建集邮家方友德、河北石家庄集邮家许锡良、旅日集邮家段跃中等人,很长时间都有通信联系。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全国各地广大集邮者的认可度,才应当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我谈谈上述这些一直和我有些交往,又让我非常难忘的集邮家们:
......
集邮界有一个说法,集邮圈有能力组织全国性集邮活动的民间集邮活动家是“南郭北朱”。
“南郭”指的是武汉集邮家郭迅,他1993年举办全国性的“邮票上的***知识竞赛”,因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的大力宣传,在全国集邮界影响很大,一举成名!
“北朱”指的是北京集邮家朱祖威,他是1978年以后在我国成立的第一个集邮组织“鼓楼集邮协会”的创办人兼会长。他举办过无数集邮活动和集邮展览,发表过数不清的集邮文章和集邮论文,筹划过朝鲜等国家的邮票发行,他个人几大柜子的的集邮藏品极为丰富,很可能是全国第一。他连续举办多年的“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加强了中外集邮界的交流,把中国集邮推向了世界!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朱祖威的集邮生涯是非常坎坷的,其坎坷程度,超过了我们所有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月坛邮市的开办让北京的集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朱祖威也热心联系了几家国家级集邮协会和一些个人集邮者,联合集资开办了“东单邮市”等。但因为种种原因,“东单邮市”被迫停办,导致朱祖威和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几百万元钱被套在账上,一时人心惶惶。在那个年代,这几百万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那时一套北京三环路附近的三居室,不过几十万元)。怎么办?天大的困难摆在了朱祖威面前。他说:“这个困难我来扛!”从此,各种各样要账的人缠住了朱祖威;同时,集邮界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满天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我和集邮家王渭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我是活动的主持人,王渭找到我,说要上台朗诵一首祝福这次活动的诗歌,我请他上台朗诵了,他激情澎湃的诗朗诵,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此开始关注他。
以后,在京城内外各种集邮活动中或集邮研讨会上,我又先后认识了北京集邮家朱祖威、刘肇宁、李伯琴、**侠、王渭、岳晓湄;邮票设计家黄里;全国集邮联邮展部主任刘玉平;《集邮》杂志编辑记者李玲、刘劲、董志德;《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蔡旸、王宏伟;武汉集邮家郭迅、马驎;南京集邮家葛建亚;邯郸集邮家李庆森、宋玺瑰、张会成、王海涛等。我还和福建集邮家方友德、河北石家庄集邮家许锡良、旅日集邮家段跃中等人,很长时间都有通信联系。
我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集邮史》,应当如司马迁《史记》一样有集邮人物列传,但不要写成干巴巴的个人简历。
集邮人物列传,应当让那些真正活跃在邮坛上的风云人物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让喜爱集邮的读者们过目不忘。任何集邮活动,都是人参与策划的,集邮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集邮人物创造的!
谁是集邮风云人物,不是由所谓“集邮联”的几个人拍着脑袋决定的,而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的影响决定的,是广大集邮者公认的。
在中国,应当更加关注那些活跃在各地的集邮活动家,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各地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判断集邮风云人物,不能只用是否在邮展上获奖作为唯一标准。全国各地广大集邮者的认可度,才应当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我谈谈上述这些一直和我有些交往,又让我非常难忘的集邮家们:
......
集邮界有一个说法,集邮圈有能力组织全国性集邮活动的民间集邮活动家是“南郭北朱”。
“南郭”指的是武汉集邮家郭迅,他1993年举办全国性的“邮票上的***知识竞赛”,因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的大力宣传,在全国集邮界影响很大,一举成名!
“北朱”指的是北京集邮家朱祖威,他是1978年以后在我国成立的第一个集邮组织“鼓楼集邮协会”的创办人兼会长。他举办过无数集邮活动和集邮展览,发表过数不清的集邮文章和集邮论文,筹划过朝鲜等国家的邮票发行,他个人几大柜子的的集邮藏品极为丰富,很可能是全国第一。他连续举办多年的“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加强了中外集邮界的交流,把中国集邮推向了世界!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朱祖威的集邮生涯是非常坎坷的,其坎坷程度,超过了我们所有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月坛邮市的开办让北京的集邮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朱祖威也热心联系了几家国家级集邮协会和一些个人集邮者,联合集资开办了“东单邮市”等。但因为种种原因,“东单邮市”被迫停办,导致朱祖威和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几百万元钱被套在账上,一时人心惶惶。在那个年代,这几百万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那时一套北京三环路附近的三居室,不过几十万元)。怎么办?天大的困难摆在了朱祖威面前。他说:“这个困难我来扛!”从此,各种各样要账的人缠住了朱祖威;同时,集邮界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满天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