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第3/4页

加入书签
    洛邑,唐征帝时在学宫读书的孩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他是名孤儿,当时还是三皇子的渭王在洛邑捡到的他,于是洛邑就成了他的名字。洛邑成为渭王伴读,二人形影不离,他性子寡合,低调冷僻,以至于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没有发现三皇子身后还有一个他存在。

    他与渭王一起长大,甚至于后来的唐征七年宫变,渭王弑兄夺位,杀光熙梁权贵世家,殷炎他们始终怀疑背后有他的一份功劳。只因为洛邑出身寒微,他是渭王身边寒门谋士最杰出的代表。

    鄢莳最后一次听到洛邑的消息,还是在西照军中,渭王上前线与他们对峙,洛邑留守熙梁,张贵妃素不喜此人,趁渭王不在以他唐突王妃的罪名将他施以宫刑。听闻渭王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加害洛邑的所有人处死,就连他的王妃也被发落成奴婢,张贵妃从此与他母子离心,再无转圜。

    渭王器重洛邑至此,但再之后,渭王被倒戈的部下暗杀,张贵妃逃亡,西照军入城,洛邑此人石沉大海,再无半点音信。殷炎登基时也命鸩羽卫查寻此人,遍寻无果,鄢莳始终认为他已经死在破城的乱军之中。

    这是他最好的结局,不是吗?

    鄢莳再恨,若不是湘王拦着,只怕她已经冲上去将这个弱不禁风的男人大卸八块。

    湘王挡在二人中间,赔笑道:“阿莳不要误会,我与洛先生也不过才见。”

    她眼中的恨不会隐藏,但凡知晓唐征七年宫变的人都会理解她的恨意,一如她见到渭王遗体时,若非王林仙拦着,她亦会冲上去抽他几鞭。罪魁祸首,使她一生永堕杀孽的罪魁祸首,当年的自己能未卜先知,定会先杀了你。

    学宫时洛邑永远是三皇子身后那个不出声的书僮,活得就像一个影子,鄢莳也是。她是光芒耀眼的鄢苒阿姊的影子,只有影子才会注意到影子。

    小时候权贵公子们趁三皇子不在时欺负洛邑,唯有鄢莳察觉他的伤疤,替他出头,仗着自己姓氏的几分尊荣也生生护住了另一个孤苦的孩子。她和洛邑说,“影子看见影子。”她亲近洛邑,因这哥哥温逊亲和,博学低调,叫她“小鄢”,帮她罚抄课业,不似太子殿下忙得分身乏术,不似殷炎那样毒舌刻薄,也不似湘王与她若即若离,幼时的她视洛邑如兄长。

    她知道洛邑有些小心思,也知道他和三皇子主仆一心,但这不是她在意的事,幼时的鄢莳只认死理,觉得洛邑在外无论如何,他总归会对自己好的,因为她把他当作哥哥。

    直到,她看到管教内侍从她的包里搜出太子殿下的东宫令,被鞭罚三十,满座学子,只有阿姊和殷炎站出来替她争辩,只有太子替她求情。她没有辩驳,因为她亲眼看到东宫令失窃被太子宫人提前察觉,洛邑慌忙之中将那东西随手塞进自己的包里,她可以承受这三十鞭,这件事也会因为幼女无知大而化小,因为她是鄢氏贵女,这个事情的结果不会严重。如果是洛邑,他只会被那些下人殴死荒郊。

    受鞭时,她的阿姊少有地撒泼打滚阻拦刑官,殷炎和太子飞奔回宫里找救兵,湘王不敢出头,安静地躲在角落观察情况,她就趴在板凳上,一双眼睛凉凉地看着洛邑。那时候自己还小,不懂什么诡计,只知道这三十鞭她今日无论受与不受,与洛邑的情谊也就到此为止。洛邑垂头站在三皇子身后,一如平日的他沉默不语,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夜里,阿姊替她上好伤药,父亲没有来救,因为她是迟早要进鸩羽卫的人,这点皮肉苦她受得,这点委屈她也需受得。殷炎大大咧咧闯进来,数落她糊涂。

    鄢莳任他骂完,慢悠悠地裹上被子,遮住自己血迹斑斑的里衣坐在床边,“你说的我知道。”她低头轻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