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年味很足,虽然走完了亲戚,一顿鞭炮送走了先人,但是按传统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真正的过完了年。之后农民们只等春暖花开,在地里播撒新的希望。
初六以后,走亲戚的也就差不多都走完了,亲戚多的也剩不下几家,伏歌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每日里来玩的人一个接一个。经常打牌的一桌放不下,还得再来一桌,这一来二往,凑出来的另外两副牌盖上了伏歌家的章,留在了伏歌家里,为此,伏歌妈还高兴了几天。
直到快到十五,忽然从老家寄来了一封信,信封上贴了两张邮票,后面写了问英亲启。
伏歌妈看到后异常激动,好长时间没有收到家里的信了,长久离家的思念此刻像是有了慰籍般。
伏歌妈激动的拆开信封,只见开头熟悉的笔记更是眼泛泪光。
问英:
好长时间没收到你的信喽,不知最近可好,伏曾也好?伏歌晚歌两个娃儿可好?两个娃儿调皮不调皮?男娃儿嘛,调皮捣蛋正常的很,忍不住要打的话要轻点打哦,打坏了你要多心疼我给你说。
家里嘛也很好,我和你妈身体都很好,在家里种点地,不累,莫挂念。对喽,我和你妈还在院里养了一群鸭子,等你哪天回来杀来吃喽,自己养的鸭子,可香。
你妹家两个娃儿也很好,大娃出门打工去了,老幺在家谈了个对象,我们两个都很满意,不用挂念。
说到许娃,不想上学喽,怎么说都不听,天天闹着要出去打工。我和你妈想着,你在东省,就让他上你那去嘛,你姐弟还有个照应。伏曾那里你要好好解释,莫要惹他生气,他要是不愿意,莫要勉强,过好你俩日子才好。
问英,多来信嘛,我和你妈挂念的很。
此致
看完家里的信,伏歌妈心里百感杂乱,五味杂陈。旁边看信的伏歌爸虽然字认不全,但也看了个大概。
伏歌爸没说其他,只是让伏歌妈回个信,报一下平安,让许娃来就是了,不就多一双碗筷的事吗。
伏歌妈听后更是欣慰,这个家虽然穷了些,但最重要的是人品好,对家里人更是没话可说。
十五人们吃完今年的最后一顿饺子,这年终算过完了。风烛的老人们感叹时间匆匆,过的太快了些,可对于才落地几年的孩子来说,新的一年,他们离变成大人的梦想便又更近了一点。年复一年,新颜换旧颜。
伏歌每天煎熬间,终是又到了暑假。
年长了一岁的伏歌暑假的任务还是一样,放牛。去年那头小牛受了伏歌爸几个月的驯化老实了很多,似是长大了,也似向生活低了头,至少见了兄弟俩不是一脸不服管教的样子。
小牛头上已冒出了两个尖尖的小角,大概还是少了生活阅历,样子显得憨憨的。兄弟俩一人牵着一头牛,伏歌牵着小的,晚歌牵着老牛。
到了地方,牛放在排水渠里,把缰绳一撒,懂事的老牛便顺着水渠往前走,人在旁边看着,也不会吃地里的庄家。小牛虽然老实了很多,但伏歌依然不放心的牵着,生怕一撒手就再也追不回来。
两头牛顺着浅浅的水渠往前挪,哥俩也随着悠哉悠哉的走着。太阳已经走到了西边的劲头,昏黄的阳光洒向等待收割的小麦,更是应的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的时候要来了。
眼看天空余晖不多,兄弟俩便牵着牛往回走,朝西一望,主路上在夕阳的映衬下一副纯朴的农家景象:有赶着牛车的,有放着几只羊的,有骑着车子的,离着家近的锄头往肩上一放,迈开大步往回走去,时不几的有几个嘴里叼着烟的,随着呼吸跟着忽明忽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