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间,太阳西沉,大地上仅剩的几缕阳光悄然间也被拽回了地平线。
下午的时候,伏歌爸就在墙上挂上了竹子,至于为什么这么叫,伏歌也不知道。
竹子其实是一幅画,宽大致一米半,高大致在一米**的样子。最上面画了古代妆容的一男一女,伏歌一直以为是财神,后来才明白竟代表的是自己的老祖宗,可话说回来,画上一身的“仙气儿”着实令人误会。
在这两位左右两边的下首,各两排男女,伏歌猜可能是比老祖宗更小的祖宗。中间画出的方格中写了很多名字,都是已故的伏氏先辈,密密麻麻几十个。
最下边画了些孩子,正从屋里兴高采烈的往外跑,有手里提着灯笼的,有手拿鞭炮的。伏歌最喜欢的就是下面画的这种场景,每年挂上竹子,伏歌都会盯瞅着半天,看着上面的热闹情形,伏歌心里感觉异样舒坦。
竹子下面伏歌爸用木板和红砖搭了一个临时的桌子,桌子上盖了一层布以做装饰。上面放了几个盘,有几根香蕉,四个苹果,还有蒸的白面馒头和年糕。中间摆了一个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小鼎,里面放上小麦,用粉红纸封上口,上面正插着三支点燃的香。在桌子最里面靠着墙,紧挨着竹子下方的地方放着一个和古代折子一样的东西,展开和竹子一样宽,上面立着放了几双红筷子,请祖宗回家前的准备已经完成。等到晚上最后一步,这常年不回家的先人就算回了家门。
不一会儿的功夫,天已是全黑,前邻张杜鹃爸来家里叫伏歌爸一起请祖宗,伏歌听这叫唤摸,仓促间听爸应该是这么叫的,伏歌听后一脸茫然,唤谁,又要摸谁,这名字挺怪异,快要7岁的伏歌满脑袋不明所以。
这仪式不分姓种,几个住的近的凑一块,每个人掐一把柴子,也就是棉花杆,放在一起点着,再燃起几支鞭炮,最后各家掐着一把烧剩下的柴子各回各家,仪式便告完成。
虽然仪式过于简单,但这也是代代相传的对于祖上的思念之情,虽然这属于迷信,但后代也是希望故去之人若有来生过得要好一些,若那祖宗有灵的,也可这时让先人知道自家的子子孙孙现在过得也还过得去,莫挂念,也或许,长辈们只是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仅此而已。
林林总总,想法不一。
仪式完成之后,伏歌爸回了家,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不算墙上的竹子和灶王爷,可谓是家徒四壁。
三十还剩最后一个任务,那便是守岁。
守岁这时候的人还是很重视的,12点之前是很少有睡觉的,要熬过半夜,等整点放一支鞭炮才可睡觉。
哥俩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的饺子。只因为饺子平时吃不上,并且今晚的白菜馅里放了猪肉。虽然猪肉只是点缀,聊胜于无,但那一点肉香,对于平时菜里没放过猪肉的兄弟俩来说依然足够。一丁点的肉香就让饺子成了人间仙味般的美味。
吃过饭,父母还要剪纸钱,以备明早的发钱粮,希望明年地里风调雨顺,家人远离天灾**。
父母忙活之际,哥俩帮不上什么忙,拿出牌玩起了跑火车。
直至半夜近12点,伏歌爸去拿出一支鞭,眼看12点刚过,就放在院里点燃,顿时,噼啪之响随着夜色向着四周传去。响声像是号角一般,引起八面回应,一时间噼啪之声响彻四面八方。
新的一年来了。
伏歌此时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眼望熏黑的屋顶:是啊,新的一年终于来了。
一会儿的功夫,便恢复了深夜该有的安静。有通宵达旦的,也有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拜年的,喧闹的寂静的夜慢慢迎来了黎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