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唧咕,吐哇呜噜嘶,吧咖嘀哇啦,呵嗼唏哟……”
“唦哩哇,啵啵嘘呜,啼呒哩,哔咯哷叩,嘀呶哩呕……”
“咔嘀哇嘶,吧叽哩喳咔,嗒嗼哒喔嘶,呀咕喽,咖哇啦……”
“哔哔嘘,嘀哇噜,吧咔嘛咔,啊吁哩呀,唧哞呀嘟唦……”
“咕咕咖,哩哇,不管你有没有在听,我都要对你讲,这一次是真的离开了,不骗你……”
古唏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不断地切换着各种语言,尽力地安抚着眼前这个,呃,久久不能孵化的蛋壳妹妹……
而哩哇呢,这种废话,她已经听了不下于十万次,三百年,平均一下,差不多每天都要听十次,她也着实是厌烦了。
于是,她和往常一样,不屑于搭理祂,以她多年来的经验看,只需等上个三五刻钟,祂保准会屁颠屁颠地跑回来。
然后,各种痛哭流涕,表演着上万种不重样的“我错了”……
她已经看透了一切,并且不吃祂这一套。所以,她果断地选择了装睡,只要额不理祂,祂就不可能顺着杆儿往上爬……
如是,两个自以为看透一切的人,事实正好和他们预料的相反。诚然,祂是要走了,但祂也渴望着她的挽留……
这是为什么呢?
人总是很矛盾的,神也一样。
固然,他们有着坚如磐石一般的目标,但落到实际行动上,他们又总是瞻前而顾后。
确实,现实是一面照妖镜,很多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被这镜子一照,立马就现了原形。
诚然,理大至简,却也空。大道并行,阴阳动。
当理论联系实际,很多东西都需要完善,不然,再怎么高大上的理论,若执行不下去,也是虚头大饼,终也空空。
如此,那该怎么完善先前提出的理论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人冒险而进,有人老成求稳,还有人不求上进,顺势而退……
总之,人群分而理,诸事因性格而变。人也分分,道也分分,其内念也分分。
人如此,道如此,念也如此。
每时每刻,人们总是会产生不同的念头,这些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有虚有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
释家有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之一心,可为善恶。
具体就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和一个魔鬼,祂们时常打架,谁占了上风,便为善/恶。
而天使和魔鬼的分别,即便是圣者也不能幸免,佛陀尚有魔念,更何况普罗众生。
是的,善恶取于行,但心与念总是混沌的。它们不可能绝对的好与善,也不可能绝对的坏和恶。
没有谁是绝对的完美,圣者行于完美,却也心有荒唐。
而那荒唐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它就存于那儿,不离也不去……
诚如其是,一念善恶,一念成执,一念转头忘,一念荒诞成虚,一念欲满写实……
盛景几多情,人的矛盾由此而始,追溯其根源,反照见本性。事实摆在眼前,不容你不承认。
简言之,古唏的矛盾心理是解释清楚了。但是,在那复杂矛盾的背后,根源上,祂还是厌烦了一如既往的平淡。
祂还是要离开的,只不过小小的纠结一下,离去的意占着绝对的上风,但没有等来蛋壳妹的挽留,这就很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