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鲁班尺

加入书签


    最后一样东西,是一把尺。

    “尺是干什么用的?”周大权问道。

    这问题,陈金水都能回答。

    他虽然没有继承家传的风水术,但耳濡目染,多少还是了解一点的。比如这些工具,大概怎么用等等。

    “这是鲁班尺,上面加入了八字,可测量房屋的凶吉。”陈金水说道。

    鲁班,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而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

    江枫点头:“没错!是鲁班尺。这种尺子,不仅风水师会用,以前的木匠也会使用。”

    当木匠在制作供桌神案、门窗家具时会使用一种长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仅有尺寸,还标明有避凶取吉的文字,那就是鲁班尺。

    其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区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意义。

    “也是清代的物件,算得上是竹雕品吧!”江枫说道。

    眼前的鲁班尺是竹子做的,上面还有雕刻,所以江枫才说它能算得上竹雕品,或者说竹刻品。

    竹刻属于“文玩清供”,以插屏、笔筒、臂搁、摆件为主,是古代文人雅士等清流阶层既实用又赏玩的东西。一件名家手制的竹刻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收藏价值不亚于名贵书画。

    “而且,这把尺子的竹刻技艺很高明,属于‘留青’手法。”

    “留青是什么?”

    无论是周大权,还是陈金水,都是第一次听。

    “我们都知道,竹子皮薄如纸,新伐下来的竹子皮呈青绿色,雕刻时在竹皮上巧做功夫,也就是留下一些青皮作图案主体,削去大部分青皮露出皮下筋骨作图案背景,这种手法即为‘留青’,属于竹刻技艺的巅峰。”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会把竹青和篾青搞混淆,以为是同一样东西。

    但其实,竹子最外层是竹青,几乎就是一层竹膜。

    去掉竹青,我们还能看到一层青色的皮,那是篾青。

    篾青是竹子最细密的部分,常用来制作浮雕和透雕,最常见的笔筒即属于“篾青”刀工。篾青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红,而且越老越红,越把玩摩挲颜色上得越快,给人艳而不俗的感觉。

    “所以‘留青’又叫‘皮雕’,雕刻的难度大。”

    留青竹刻在唐代开始流行时,最初只是平面雕刻,将图文部分留下,其余部分刮掉;所刻的纹饰,也只是进行阴阳文或阴文雕刻,只有花纹的变化,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

    明末竹刻家张希黄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利用竹筠、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以竹的外皮刻图纹,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

    这一时期,许多竹刻名家都兼精书画,他们从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以充实竹刻艺术,无论题材、技法,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

    也因此,大大提升了竹刻的艺术价值。

    “竹制品也不易保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传世品。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