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看笔记3

加入书签


    要知道那是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后一路顺风并一路走直线的理想情况下。

    要知道那是商朝时期,是不可能有飞机,无法直接从天空上以直线飞过去的。而在陆地走是不可能一路走直线的,陆地上有高山,沙漠,沼泽等等的险恶地形,使人不得不绕道而行。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从商朝西歧出发到达以色列—犹太王国的路程距离。

    并在古代,山贼与猛兽众多,去野外充满了生命危险。

    而且那长达6940公里的路途上拥有着大大小小的众多国家。古代出国也是需要两种证件的,一种是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一种是国外允许入境的证件。

    每经过一个国家都是需要一种是国外允许入境的证件的,其作用就像现在出国需要的出国护照一样。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常说的通关文牒。不过通关文牒只有一些皇帝派出去的使者才能有,里面通常包含皇帝的亲笔书信,每到一个地方就需要呈上通关文牒,如果这个国家与本国交好,便会有同意入境并且会盖一些印章,作为使者来访过的凭证,像西游记里唐僧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去皇宫请求当地的皇帝盖自己的大印。

    除了这种“护照”,古代出行还需要一种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符牌”,作用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官员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便是“符”根据品阶的不同“符”的材料也不同,三品以下官员佩“鱼符”,三品以上官员佩“龟符”,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证”的,要出行只能去临时去办理一些文件来证明自己身份。

    这就是这些就算这些艰难险阻都不算上,光是算算办“护照”与“符牌”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的时间。

    并且虽然古代确实有许多这种方便出行的证件,但大部分朝代,是不允许普通民众出境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出行超过一里都要向当地地方官申请,至于出国,更是困难,除了出行的使者和一些商人,普通人想办一些出行的证件,简直难如登天。

    毕竟古代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如果任由普通人四处流动会给地方上的管理带去很大的困难。

    所以可见在古代出国远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有夸大唐僧取经的难度,但也说明了在古代出国远行是十分困难的。

    就算是说《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不可信。但正史上也有记载,当年唐僧为了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从长安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历时整整19年,行程达到5万公里。由此可见古代出国远行是多么的困难。

    要知道从唐朝长安到印度直线距离仅仅只是2438公里,之所以行程达到5万公里,是为了逃避途中的战祸与敌对国家。而从商朝疆域的最西方西歧出发到达以色列—犹太王国的直线距离长达6940公里。唐僧取经的真实路途与之相比,仅仅不过只达到了3/1左右的路程罢了,这是否意味着要从商朝疆域的最西方西歧出发到达以色列—犹太王国的真实路程要走15万公里左右。

    毕竟在唐朝时期,大唐帝国与周边国家吐蕃的关系紧张的原因,这条“唐吐藩道”不好走。需要绕道走;而商朝时期,商王朝与西北方向的戎族、狄族、鬼族以及西南方向的蛮族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更为紧张,时不时的还会打上一仗,更需要绕道走。

    而且唐僧取经的时候是在唐朝,还有前人西汉时期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可借鉴;而当时是商朝,无前人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无道路可借鉴,想要去往以色列—犹太王国的话需要自己一边走一边开辟出一条通往西域的路来。

    并且自古以来凡做大事者必有其原因,唐朝唐僧取经的原因是为了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西汉时期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原因是为了联系被匈奴王庭赶走的大月氏与西汉王朝联手攻击匈奴王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