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八年-第3/3页

加入书签
    不知道是不是听说了这个消息,所以周桓王终于正式将虢公忌父任命为卿士。在之前我们提到,周郑交质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周平王开始重用虢公,但那时候只是分权,有实而无名,这次可不一样了。毕竟,名正才能言顺。

    隐公八年的最后一件事正式涉及到了我们今天的一个盲区,也就是姓、氏、名。鲁国的司空无骇死了,羽父,也就是之前多次提到的公子翚请鲁隐公为他定谥和族。谥当然是谥号,族,其实是氏。

    之前说到诸侯之子为公子,再其下的后代为公孙,这其实不够准确。因为春秋时期规矩要更严格,只有公子之子可称公孙,但公孙之子,通常用他祖父的字来作为他所新开的一族的氏。

    是的,这个时候的人其实有姓、氏、名、字、号,甚至还有排行。后面四个经常混到一起,前面两个也经常混到一起,使我们这些后人十分痛苦。

    扯远了,继续说无骇。鲁隐公又去问众仲了,怎么给无骇定族氏。众仲是这样说的出生决定一个人的姓,封地决定他的氏,这是最基础的。诸侯有谥号,公孙再之下可以用祖先的谥号和字来做氏,官职和采邑也可以作为氏。

    所以举个例子,无骇的职位是司空,所以可以叫他司空无骇。他的祖父是鲁国公子展,虽然他不能用公孙,但可以用祖父的名字作氏。所以鲁隐公最后给他定的族氏也是展,他的后人也可以沿用展这个氏。

    从最初来看姓其实是母系的,金文里的各种先秦大姓其实都是女字旁,包括今天看起来并没有女的任、芈等等。但是放到我们今天的话,姓和氏已经合流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女字旁的姓基本是姓,其他的姓基本都是氏。

    如果还想进一步确认一下的话就是,地名、国名、官职、职业、父祖名字这一类起源的今天的姓,就是以前的氏。啊我终于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扒拉清楚了,这个问题不说清,每次提到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呼都会云里雾里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