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第3/4页

加入书签
    还有前面,这个舆论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把它称作大杀器

    刘彻凭借着政治家的本能,立刻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

    也不怪后世上上下下,从百姓到皇帝,都被忽悠瘸了。

    就比如汉武帝推行的天人合一,直接被儒生拿来当党政和制约皇帝的工具。

    宋朝政斗就是如此,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以后专门出一期讲讲。

    好家伙

    短短几句话,刘彻就已经感受到这两种权利的恐怖

    他正想听得更细些,没想到天音虚晃一枪,勾出来刘彻想要了解具体的心情后,话题一转,不谈儒生如何坑歪皇帝,开始评价起司马迁了。

    回归正题。

    司马迁,就是拥有话语权和解释权的存在。

    我们不能把他认为完人,说他写的史记全都是对的。

    他和李广一家的私交,被汉武帝下了腐刑,以及他的阶级身份,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写出来的东西。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很敬佩司马迁。

    毕竟即便是有私人情绪在,他还是做到了史学家的操守,完整的记录下来了卫霍的功绩,没有乱写,也没有移花接木给李广。

    史记纵然有些许问题,但瑕不掩瑜,它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这样一个评价,让刘彻等人感觉十分古怪。

    这种既批评他的错误,又肯定他的价值的双重评判方式,与现在相差极大。

    从周取代商,周公制定,推广礼乐,建立典章制度。著作尚书,创造性的将德行与天命相连接,提出君主勤政爱民,修德行,可得上天保佑后。道德便成为了华夏民族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发展,一些人开始熟练的使用道德攻击手段,即挑出他的错误,从道德上贬低一个人,进而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这方面,手段最为熟练的便是儒家。

    对于这些人来说,天幕的评判方式,是他们极为难以接受的。

    太学

    听到这里的董仲舒极为不满

    “史家秉笔,为尊者讳,却不可妄改。此人品德底下,如此夹带私意,其作更不该如此褒赞”

    他的说法,引来了身边儒者们的赞同。

    仅以我的个人观点,再来说一下李广吧。

    老将军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勇武是真的强,在大汉饱受匈奴欺凌,人人畏战的时候,他敢于和匈奴对拼。

    这样的勇气,很难得,很少有。

    刘彻略微一怔,又立马反应过来,

    欲抑先扬

    果然,天音和他想的一样。

    但这不能掩盖他本身实力不行。

    四次大规模带兵征战一无所获。看上去是运道不好,实际上却是个人能力问题。

    他所记载的七十余战,获胜的都是百余人左右的对战。

    一旦带兵千人以上,马上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李广治军不严,军纪散漫,如同流寇。

    就比如他和张骞出征被匈奴包围那次。

    行军,没有编制和阵势,驻扎呢,找水草丰美的地方,然后士兵想干啥干啥,就和放羊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