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欲壑难填二人转

加入书签


    自未央宫之变后,朝廷便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巨头格局——司农王邑主政,辅国将军高览管军,大司空曹操则是居中守正,虽主刑狱,但凡事自有吏员按律办理,自己不轻易不过问具体实务,所以与许都百姓戚戚相关的还是王邑与高览这二人转。

    因尚书令空缺,王邑以大司农兼领尚书事,相当于行丞相之实。但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对丞相之位始终心心念念,上次虽然未能得逞,却一直在蓄谋之中,所以平日里不仅管好本职政务,沽名钓誉的事做得也多些。积极结交世家望族自不用说,还十分注意约束自己和党羽的言行举止,准备待合适时机再搞一出万民拥戴、百官推举的好戏,从而让自己顺理成章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丞相宝座。

    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盟友高览的所作所为却越发让王邑感到不满了。

    高览及其部属汝南军大多是盗匪出身,贪婪是他们骨子里的天性。在被王邑召进京后,初时还不忘小心谨慎、学着夹起尾巴做人,无论是组织巡哨城防,还是调兵查缉盗匪,做的都还算规规矩矩,也很是得了京畿士民一番好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看穿了朝廷这张虎皮背后的虚弱和虚伪后,他们的胆子便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显露出其暴虐贪财的本色——在各处交通要道设置关卡、课取过路行人与商队的重税;动辄大张旗鼓,袭扰街巷乡里、商铺工坊,为的便是以讨贼为名敲诈勒索钱财。百姓们气不过去报官,衙门却因其背景而或束手无策、或畏手畏脚,就算有胆肥的真去军营抓人,结果往往被直接打将出来。

    狡诈如高览当然也是有所顾及的,知道叮嘱所部军将挑那些没有背景的平民百姓和外地商队下手,不要去招惹门阀世家,但一来乞丐还有门富亲戚;二则在实际执行中难免有所误伤,所以七拐八转之后总会找去王邑这说理抱怨,甚至不乏老臣气冲冲来痛斥其引狼入室,要求他清理门户。

    王邑受了难堪,当然是要找高览发火的,只是如今兵权在后者手中,自己还得要仰仗其保驾护航,故而虽知其乃罪魁祸首,却不敢大动干戈,气焰虽凶,嘴上只泛泛而谈,提些整肃军纪、严惩作恶兵丁、杜绝再犯法纪的空洞要求。

    对此高览当然是心领神会,他很明白手下的五万汝南军虽多有匪类,却是自己能在许都安身立命的倚仗所在,若是失了军心,伤了根本,那才是最糟糕的状况,再者许多赃物他本人其实是分了大头,若是顶真查究那岂不是要自己把自己给办了?所以他表面上笑嘻嘻的应承了下来,表示一定严惩不待,实则所谓的严惩往往都是罚酒三杯、敷衍了事,而被吞没的财物更是好似进了貔貅肚——半个铜板都不会吐。

    有顶头上司的放纵维护,所部汝南军士没了顾忌,行事更是猖獗,变着花样各种收费征税,什么开门费、过桥费、购物税、骑马税、坐轿税,甚至连中小官员都不能幸免,平日里去衙门上班都需要花钱保平安。除此之外奸淫掳掠同样是无所不作,许都街头年轻妇人多以污泥涂面,哪怕士族朝中大佬家的下人大白天都不敢随便单独出门,采购杂物都得成群结队。更严重的是坊市里也跟着遭殃,能关门的都已歇业避灾,只有零星的店面还在心惊胆战的强撑着。且因商路被漫天乱收的重税所阻,城中物价飞涨,许都内外一片狼藉,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族皆怨声载道,市井间都将高览与当年祸乱京城的董卓相提并论。

    民愤沸腾如斯,朝堂上也同样叱声一片,满心要图谋丞相高位的大司农王邑无法继续装聋作哑,只能去找辅国将军高览商谈约束部属之事。这次与上回当然不同,是当真要有效果的,可尽管王邑费尽口舌,与高览讲得失、明利害,后者却只一句话便堵得他说不出话来:我这五万兄弟跟我来京城,那都是准备吃香喝辣享福来的,若是让他们日子过得穷苦,心里不畅快,届时惹出来乱子,那可就不止眼前这点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