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急匆匆从邺城抽身而出,对袁家余部也没有采取斩尽杀绝的做法,实在不是所谓的心慈手软又或高瞻远瞩,而是许都的形势已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
当刘琦派遣益州军马,与西凉马腾里应外合发动西线的关中攻势时,东线的吴地兵马以及中线的荆州本部兵马都已是枕戈待旦,从兵甲、粮秣乃至人心等各方面都做好了麾师北上的万全准备。
东线由东吴都督刘封任主将,程普、张郃等为副将,领平吴军与靖越军各六万兵马,共十二万大军自扬州北上,过淮安后直指徐州。
中线由新任荆州都督黄忠为主将,魏和、廖化、苏飞、关羽等为副将,下领六万荆南军、五万大溪军、两万江夏军、一万交州军,五千雷火营,五千飞鹰卫,共十五万大军自江陵北上,经南阳后杀向叶邑关。
而楚侯刘琦本人则率精锐兵马三万余人入主古都长安,汇合之前就已入驻此地的蔡瑁和甘宁所部,并统摄由马腾、韩遂领衔的十余万关中联军,近三十万大军虎踞关中,一面向潼关乃至河东并州、上党地区施压,逼迫曹操不得不持续增兵抵御;一面利用皇室宗祠大作文章,直指曹操不臣之心,引领天下人心向背。
放眼望去,沿着秦岭、淮河这条绵延数千里的南北分割线,共计六十万楚军分西、中、东三线同时发动攻势,一场倾国而动的北伐大战就此展开。
此时曹丞相也已及时率军从邺城抽身而出、赶回许都,京畿局势一夜回归平稳。他顾不上连续征伐大半年的身心疲惫,第二日便急急升帐,召集文武商讨对策,以应前所未有之强敌。虽然在邺城痛失郭嘉,但曹操依旧拥有庞大的智囊团——程昱、荀彧、贾诩等,个个都是算无遗漏的顶尖谋士,更何况曹操本身便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军事家和战略家,针对楚军来势汹汹、三线齐攻的事态,在贾诩的建议下决意以田忌赛马之策逐个击破,并调兵遣将行险应对如下:
中线南阳来犯者为荆州都督黄忠,所率十五万兵马均为能征惯战的老卒,实力不容小觑。曹操也不敢轻视,派出族中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伏波将军夏侯惇率军十万进驻叶邑关,沿伏牛山一线布防,并在周边各县征调民夫因地制宜遍设工事。此处自南阳一战后夏侯惇已经营数年,关隘坚固,道路狭窄,进攻方兵力难以展开,夏侯惇虽兵力略逊,却依旧能抵挡住黄忠所部兵马的攻势。
西线关中方向楚军人数最多,名将云集,且有楚侯刘琦亲自坐镇,来势最是汹汹。但一来潼关、黄河天堑难渡,路陡且狭,自古易守难攻,且关内兵械备具,薪粮足馀,进有郭围,退有停障;二则关中乃楚侯新得之地,人心不稳,而朝廷早就广布耳目,对动态了如执掌;三是镇守潼关的是大将曹仁,其静密专安,内外如一,说到守城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有他坐镇险关,纵百万兵来亦不惧之。故各处战线上曹操反而对此处最为安心,他相信只需有曹仁领五万武卫营与袁熙来援的三万并州军合力防守,便足以将这里守得固若金汤。
在来犯的三线楚军中,西线最强,中线次之,东线最弱,而曹军在西、中两处的布置却都是明显弱势,只能被动防守,难以有反攻之力。曹操做如此安排,就是一面赌西线与中线倚靠险关要隘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内拖住楚军主力,一面从牙缝里将最强大的力量抠出来投入到东线徐州战场,伺机主动出击,以求全歼楚军东线部队,从而一举改变整个战线的态势!
建安十年,楚侯北伐,先取关中,西凉群雄拜服,再进兖豫,率先打响的是便是潼关攻防战。刘琦命悍将益州都督甘宁为先锋,领本部兵马去取雄关,然曹仁亦非等闲之辈,依托地势布防周密。
甘宁大军携重械火雷而来,一路摧枯拉朽,而曹仁则遍置关隘哨卡,沿途且战且退。潼关一带皆为狭窄的羊肠小道,两军接触面极窄,每每只有数十甚至数人能冲到关前,往往才在火雷的掩护下冲上一道山头,眨眼间又被敌卒反攻得手,双方便在崇山峻岭间这般来回拉锯,一连数月都并无太大进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