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大局观考虑,刘琦并未急于求成,而是追求循序渐进,所以在当众公布的零陵土地革新、户兵立制计划中,无论公田还是兵户数目都远低于零陵上下事前预料,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零陵官员们闻言后皆是喜不胜收,连声赞颂刘琦仁德爱民。
舱内一片和谐欢乐,刘琦也大觉满意,正准备签署行文,照此执行,不料已缄默了半天的主簿杨朗却突然开口,沉声谓道:“且慢!下官认为,大可将这公田和兵屯数目翻番!”
太守刘度闻言,大惊失色,急急阻止道:“世彦莫要妄言,坏了少将军仁主之名!”
然杨朗不为所动,只是直直看向刘琦,后者见状,心中一动,笑谓道:“刘府君莫要紧张,我心中自有分寸,且听杨主簿细讲。”
杨朗遂上前发问道:“如下官所想无误,想必少将军给出此等数目,是考虑到零陵多山少地,故拟将北边洞庭湖沿岸,以及资水下游山间平原这些开阔之处用来置公田、设兵屯?”
此乃时人皆知之常理,能推测出来不足为怪,故刘琦之是微微颌首,并未说话。
杨朗见状,又谓道:“只是如此一来,南边大半个零陵都未曾参与此项新政,恐富国强兵之效将大打折扣!”
杨朗明显话中有话,庞统从旁听过,怪笑谓道:“世彦既有定计,且爽快道来!”
杨朗并未直接开口,而是走到刘琦面前,请来纸墨,就在案几上画出零陵略图,将南部一直连同到桂阳郡的大块区域着重涂抹后,这才搁笔一旁。
“这是......”刘琦与庞统对视一眼后,疑虑问道:“十万大山?”
“少将军好眼力!”却听杨朗扬声谓道:“下官所想,乃请少将军做主,解除十万大山内诸蛮越之山禁!”
“这......”刘琦闻言,沉吟不语,舱内文武亦是议论纷纷,有人赞许,但大多是反对的声音。
杨朗所说的山禁,乃是指数百年前朝廷派来讨伐荆南蛮越的敬侯金日磾与蛮族及越人首领达成的不成文约定,那便是各蛮越族人不得走出深山,而汉人也不得入山干涉越人事务,从而做到两不相扰、相安无事。
山禁避免了民族间的纷扰和摩擦,为零陵乃至荆南的大体平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故而刘琦之前亦未曾想过要做变动,却不料作为最熟悉零陵政务的主簿杨朗却突然有此一说,实在让他始料未及。人都是害怕变动的,这也是舱内反对声音极多的缘由。
面对众人的质疑,杨朗不为所动,自信满满解释道:“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敬候定下此规矩时,山中蛮越在大军围剿下只剩万余老弱,皆藏身崇山峻岭深处,靠山中微薄的资源已能活命、维持生存。而朝廷当时无力也无意进入深山围剿,为结束荆南一带的战火,还社稷以安宁,敬候这才与蛮越首领达成山禁。可如今蛮越已在这十万大山中繁衍数百年,部落村寨多达数千,人口难以计数,其中零陵境内以山越为主,人数不下十万。再观大山中资源贫瘠,连梯田开垦都极为困难,已难以养活日益庞大的人口。这些年各县大族与蛮越商贸互市日趋频繁,也正是因为蛮越已无法只靠山中所获过活,需要与外界交流获取物资!”
有零陵都尉邓定闻言,开口质疑道:“我零陵不是已与蛮越有商贸互市吗,他们大可以用山中皮毛药材来换粮食嘛!”
杨朗冷声答道:“零陵虽顺势而行、开通互市,但因山禁缘由,未能在民间广泛开展,只限各县大族掌控,而各县大族利用自己的专营地位,极尽压榨之能,如此做法必将引来后患。下官听闻在执行山禁最严厉的武陵郡,五溪蛮近年来已多次出山,劫掠村舍、夺取粮秣,因此与当地百姓和武陵官府矛盾激化,大战数次,双方多有死伤,损失可谓惨重,如若我零陵再不开禁,时日一久,必将重蹈武陵之覆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