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173(一更) 羌汉语言-第3/4页

加入书签
    事实上他们这些人里,并不是个个都因教导之恩而来的凉州。

    大汉的举孝廉制度,让大多数没有门路从仕升迁的人,会选择养望求名。

    那么为恩师之命而拦一霸道之军出征,算不算是一桩美谈呢

    必然是算的。这是为师恩而舍命。

    但人有利益权衡,此事无可厚非,就连乔琰自己也是在刚意识到自己穿来的是汉末之时,先选择通过黄巾之乱来谋划出一番能令她往后受益的名声。

    所以她并不会谴责于这些人的选择,而是果断地给他们安排下去了差事。

    而在这些人隐晦的交谈之中,她还听到了个特别的消息。

    “袁青州有意延请郑公往邺城一行,重新筹办太学,但邺城中的洛阳贵胄与河北士族具在,无有我等出头的机会,反倒是这乔并州如此慷慨地给了我等抄书进学的机会,实不似我等来凉州之前所听闻的那般可怖。”

    乔琰还挺想听听她在传闻之中到底是个什么形象的,也不知道跟马超的那个误解比一比,到底是谁要更胜一筹,可惜这交谈两人中的另一人只回了句“是极”,也没接着说下去。

    不过这话中更让她留意的,还是袁绍要邀请郑玄入邺城筹办太学这件事。

    太学

    若真让他将这事情办成了,对乔琰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邺城和乐平之间也不过是被太行山脉阻断而已,对于真心想要求学之人来说,这不是一段不可逾越的屏障。

    若没有干扰的因素,在数年之后,以乐平书院为中心,又因为科学院的存在,她必然能将此地构建为一处文化中心。

    就像战乱之中,荆襄会因为相对太平的环境成为士人避难的场所一般,乐平也可以因为她乔琰的军事力量以及太行山脉的存在而达到这样的地位。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附近绝不能有一个皇室权威之下的太学

    她转头对着一旁的近侍说道“去替我将奉孝请来。”

    算计河西四郡的豪族暂时告一段落,马腾和徐荣也已经将启程朝着西域而去,先给郭嘉再找点事情做做

    与此同时,在荆州的长沙郡,一列列兵卒正在登上战船。

    南方的造船能力,还未曾经历在后期水战要求的督促之下所出现的种种变革。

    但海上丝绸之路的走通,还是让交州方面的船只优化传到了长江以南更广阔的地界上,其中就包括了长沙郡。

    这些战船看起来在结实耐用之余也不乏美观,便让眼前的场面更有了一派盛大的景象。

    孙坚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一串船队和整装待发的兵员,眼神中也满是踌躇壮志。

    这便是他在这一年中于长沙郡中训练出的兵将

    兵是强兵,将是良将。

    与他一道参与讨董之战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可都是与他一道出生入死的悍将

    而此刻登船的队伍中,尤显英姿勃发的,正是他的长子孙策。

    见朱儁前来给他送行,他连忙迎了上去,“朱将军前日有感风寒,何必出来走动。我早先已与您说过,您参与到攻伐长安之战便已是足够了,这荆州刘表,有我出手拿下便是。除了伯符与我一道出征外,我妻儿都留于长沙,还需朱将军为我看护一二。”

    “我现在可不算是将军。”朱儁摆了摆手,“一晃你我相识都已有七年了,你还是当年那个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