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259(二更) 自2投罗网-第3/4页

加入书签
 只是,大概是因那获胜者的诗赋可以抄录于乐平月报之上随之发行,对一些想要得到出头机会的士子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诱惑,还是陆续有人以名贴路引等物报名领纸。

 转变发生在这活动开办的第三天。

 一名貌不惊人,身形也瘦小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了诗文的评选区域,以自己的一篇辞赋惊动了观望着的不少人。

 神女送征赋之名顿时成为了众人热议的话题。

 即便这篇辞赋的出现难免让人觉得有讨好之嫌,可在他们将目光移到作赋之人的名字上后,他们又顿时将这种评价给撤了回来。

 这是王粲!

 祖上出过两代三公的山阳王氏子弟,虽然已没有了显赫的财力官威,但以王粲的身份,根本没有必要说什么违心的话。

 何况按照如今文人的观点,文章是能反映出文人脸面的。

 这确实是一篇好赋!

 他年纪虽轻,却已经用这一篇辞赋直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证明了这场评选可以很有含金量,那他就更没有必要去做这等有辱声名之事。

 所以即便王粲所做的,只是按照乔琰的安排将自己的文稿给贴到了征文的墙上,在他这个举动之后,自负在辞赋上有跟他一较高下实力的,都已经开始奋笔疾书了。

 到底是不是真能有这个相提并论的实力尚未可知,但谁让有个说法叫做文无第一呢。

 比如说,杨修就看到祢衡也在随后领了纸,动起了笔。

 此前祢衡还因为乔琰要推行禁酒令的事情,借着酒劲指桑骂槐,让杨修得到了个当接待员的惩处,现在又咬着笔杆子斟酌用词,真是让杨修有些哭笑不得。

 祢衡则很坦然地表示,他这是要以这种方式告诉王粲,要想获得头名,并不一定要通过这等神鬼志怪之说。

 “那要通过什么?”杨修问道。他敏锐地意识到,以祢衡这种开口带刺的家伙,居然没在此时说王粲这是在行谄媚之道,好像是一个特殊的信号。

 但这种发现就不用专门拿到祢衡面前来说道了。

 祢衡翻了个白眼,“借物比兴吧。”

 杨修还想再问,他就一个字都不想多说了。

 而引发这场波澜的还并不只是王粲的这份投稿。

 在《神女送征赋》出现于长安街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同一日,大约在临近傍晚的时候,有另外的一张纸被贴上了墙。

 不是诗文组,而是书画组。

 那是一份以隶书所写的长安赋,出自张昶的手笔。

 虽因早前卫觊在乔琰的授意之下发起了对张芝和张昶的拜访,又将张芝给请到了乐平任教,张昶的身上其实已经被打上了长安朝廷的标签,但想到张猛这个跳出来尝试劈砍地面的举动,张昶自觉自己还是得将此事的后续影响给消弭下去,这才有了这样一份作品。

 这份辞赋在文学性上远不如王粲所写的那副,但这张隶书中的笔墨,却实在是张昶的超常发挥,以至于和王粲的那一张作品形成了双足鼎立的架势。

 不过在随后,乔琰又找张昶聊了聊,说的还是张猛的事情。

 “先生此举意在替胞弟的口无遮拦而赔罪,我心中清楚,但谁又能真对一个人的人生全盘负责呢?”

 乔琰可没打算因为张猛有几分武力且是张奂的儿子就贸然启用他。

 她如今麾下并不缺将领,尤其不缺本事不够却自视甚高的将领。

 更何况,张猛今年是三十又不是三岁,凭什么还要让一个年近六旬的兄长为他担忧呢?

 见张昶脸上尤有几分纠结之色,乔琰道:“先生先不必想这么多,且看看此番投稿中的优胜之人吧。反正令弟手臂的伤势还需医治,总之也得先安分几日。”

 张猛砍出去的那一刀造成的反震,并不是随便放着两日就能好的。

 所以樊阿被乔琰从并州召来长安,要跟随袁耀前往豫州之前,先给张猛诊治了一番。

 他现在还喝着那个多加了苦味的药呢。

 但怎么说呢,比起嘴里苦心里也苦的张猛,可能还是袁熙的日子要更加难熬一些。

 王粲的诗文与张昶的书法,引发了长安城中投稿热潮的同时,也让袁熙更加确信,父亲面对的这个对手可能要比他所想象得更加可怕。

 所以他已没有那么多耽搁的时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