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215(二合一) 棉衣展示-第3/6页

加入书签
 “金城已是君侯稳固与羌人关系的屯田之处,凉州屯兵又大多位于此地与河西四郡,由乌鞘岭以南的金城郡处作为信息中转为好。关中数镇中长安过于人多眼杂,反倒是郿坞有董卓留下的高墙壁垒,更适合于驯养信鸽。”

 乔琰同意她的这个判断,回道:“关中哨站放在郿坞没有争议,让子龙替我掌管此地,凉州那边到底是放在金城还是高平,你带着并州这边的养鸽人去确认一番。”

 金城的海拔高于高平,难保信鸽在此地无法适应,还是实地确认一番为好。

 如今她还需要消化在拿下长安之后的收获,短期内不会对外动兵。

 可也正是这段和邻居的冷静期里,足够完成这些信鸽落户于凉州和关中的适应过程。

 等到明年,自然有给旁人惊喜的时候。

 正事交代完了,乔琰也不免调侃着说道,“如卿,你说德祖此番去邺城,能辩论得过陈孔璋那家伙吗?”

 把杨修给派出去,可绝不只是因为他这弘农杨氏的出身和杨彪之子的身份,也不全然是因为他需要一个观摩冀州局势以立功的机会。

 还因为随着他的年岁渐长,他这种头脑灵活口才绝佳的天赋也越发明显。

 这么说来,不用在这等需要对外陈说展示的环境里当真是浪费了。

 但袁绍这头在辞赋檄文上极有本事的陈琳,也是个出口成章的人物,若真打起擂台来,杨修到底还是年纪小,容易吃亏。

 陆苑笑道:“若君侯担心此事,何不让奉孝一道前往?”

 乔琰轻咳了一声,“……他若去了,我看袁绍未必敢让他说话,也难保不会拼着得罪于我,直接把人给扣押下了。”

 郭嘉在袁绍那里拉的仇恨可不要太高,谁让那张欠条就是他前往袁绍的军营让对方给签下的。

 如今这欠条的真相揭开,袁绍恐怕做梦都会想到这个在当时签订下来此物的场面,也绝对忘不掉郭嘉的脸。

 如果说乔琰在他这里的仇恨排行第一,郭嘉怎么也能排个第二。

 “这不就结了?”陆苑回道:“既已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何不相信杨主簿会交出一份让君侯满意的答卷。”

 这话说得也对,毕竟诸葛亮都还只有十一二岁,更别说是他那个还没影的侄子诸葛恪。

 放眼天下,能拿出“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结果的,也不过就是那几人,乔琰也不可能亲自往邺城走一趟,还不如对杨修多抱有一点信心。

 在并州的竞争环境中,以杨修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又怎么会甘愿看到——

 其他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却因为在弘农耽误的四年而落于人后。

 不过冀州魏郡的民众,在如今作为国都的邺城,先看到的不是杨修的表现,而是长公主刘华那数量不多,却极具震撼效果的车驾。

 袁绍麾下的部将张郃尊奉袁绍的指令镇守魏郡,看护这片京畿之地的安定。

 他今日刚巡防到邺城西面,正在校阅守城的兵卒,就看到一向少有人来的西面官道上,一辆四匹骏马所拉的车驾,并后方的数辆载货车辆以及骑兵卫队疾驰而来。

 距离城门尚且有些距离,张郃凭借着参军数年间锻炼出的眼力,便已清楚地看到,那最为醒目的车驾前,四匹拉车的宝马纵是放在冀州最高水准的战马面前都是一等一的存在,绝非中原地区所能见到。

 当行到近处后,张郃当即判断出,这正是在古画中出现过的大宛名驹,还是血统最为纯正的那种,不是与中原马匹杂交出的品种!

 这样的马匹极不多见!

 自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丝绸之路通行从官方层面上截断后,此等名马已无有大量流入中原的情况。

 而这样的大宛宝马在这队伍中甚至不止四匹。

 同行的骑兵队伍中,那位策马而行的少年文士也同样骑着这样的宝马。

 此人比后方的车队先一步抵达了邺城的城门边上,翻身下马朝着张郃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

 如此排场,让张郃不难猜出对方的身份。

 也便是在今日,戍守于磁山县的冀州士卒,以快马加鞭的速度朝着邺城方向送出了一份信报,信报中称,阳安长公主过滏口陉从并州进入冀州地界,意图前来邺都见见亲人。

 这不是一场寻常的拜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