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214(一更) 田丰之思-第3/4页

加入书签
 在大多数人都吃得饱饭的情况下,这种转行还真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举动。

 田丰直觉,乔琰的这种操作正是为了避免被外人轻易买走此地的耕作之法。

 若让乔琰来说的话,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便是提供出一批做工的岗位。

 制作农具,尤其是生产曲辕犁的曲辕和犁箭这种不算大件又需要精细的东西,对一些气力不足以长时间耕作的人来说,就是个好工作。

 这些加工厂一般存在的生产部门,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投入到其他东西的生产中。

 但不管理由是什么,总之此时的田丰要面对些麻烦了。

 他也发觉,乐平月报这东西,并不只是常林这种并州牧属官独有的。

 比如说在城中的书肆中就有月报的贩售。

 虽然月报的定价和寻常书籍相仿,按照纸张所用的数量来说绝对是不划算的,在他停驻于书肆跟前的短短时间内,依然不乏识字之人争相购买。

 田丰眼见此景,在买上了一份后与书肆的老板谈起了此事。

 他解释清楚了自己只是个好奇此物的过路商人后,便问起,为何此物可以以这个价格发售还如此受欢迎。

 书肆老板给他解释道:“有一个你或许想不到的购买原因。这些月报都是由乐平书院中的学生来抄录的,按照君侯的说法,便是希望他们在抄录的同时,能记住上面所教授的知识,但你想,乐平书院是什么地方?”

 田丰心中腹诽,这就是把郑玄从青州拐走的地方。

 不过他面前的老板要说的显然不是此事,而是继续说道:“书院中出来的人才大多会为君侯效力,难保不会在哪一日成为朝堂众臣或者学问大家。你想,若是蔡伯喈先生早年间的手札流出,你买不买?”

 “……”

 田丰呆愣了片刻,对这个自己从未想过的问题,好像还真会给出一个要买的答复。

 只是这等营销方式还真是让他见所未见。

 “再者说来,这月报上所编写的信息,也自有其收藏的价值。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史书呢?”

 书肆老板见田丰闻言又走了会儿神,出声问道:“对了,我这里还有一套从两年前发行开始的合订本,看你是个外地人,要不要买一份看看?”

 合订本?

 田丰目光一亮,毫不犹豫地掏了钱。

 要想全面知道并州在这几年之间的发展,他就必须将事情都弄个明白。

 哪怕在东西到手后,书肆老板提及,这种合订本都是他为了销售额外请人抄录的,没多少收藏价值,也没让田丰觉得有何不快的情绪。

 但他很快发现自己高兴早了!

 别看乐平月报的合订本上信息多样,能揭露并州农业和军事实力强盛之根本的内容,却压根没有多少。

 更像是在已经默认了读者知道并州的基本耕作流程后,给出的一些补充信息。

 除了医学方面的内容在田丰看来有直接送回冀州就能用的价值外,其他的内容还远不到成体系的状态。

 田丰望着面前的一沓合订本书页,不由陷入了沉思。

 他得想想自己下一步的举动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一种选择是偷上一批农具和农肥,以翻越太行山的方式偷渡回去。

 可这种方式有被人发现的风险。

 若真被抓了,只怕下一期乐平月报的杂谈区域,就会写着——冀州田丰偷盗并州种田之法不成反被抓。

 然后理所当然地甩锅到袁绍的头上。

 以这月报的传播能力,他也毫不怀疑,这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借此引发并州境内为保护耕作之法而产生的同仇敌忾情绪。

 所以他大概率不能这么做。

 此外,比起偷盗农具农肥,田丰其实更想混入生产农肥的地方去,也好将州中百姓都一问三不知的农肥组成给弄到手。

 但很可惜的是,那里的招工也需要并州户籍 ,且因为防止配方传开的缘故,在保密性上做得要更细致得多。

 好像没有户籍在并州这地方简直寸步难行,只能眼看着别人享受那等福利待遇。

 田丰斟酌之下,还是被迫做出了决断——

 “田丰”还是冀州巨鹿人,那“元封”做个入户并州的人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都是来调查的人了,怎么也要敬业一些。

 落户就落户!

 ------

 若是乔琰知道,袁绍手下的谋士在来到并州数日后就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大概还得夸上对方两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