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京杭大河流

加入书签


    (一)

    公元1415年度,

    有几件历史大事务。

    其中第三件事务,

    就是京杭大运河贯通全域。

    据历史记录:

    永乐初,

    海运七十万石至BJ顺天府,

    至十三年度(公元1415年度),

    会通河通利全域,

    始罢海上运输。

    史料中对于朱棣停止海运给出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能完全满足京师的运输需求,

    加之海船数量不足,

    所以便停止了持续百余年的漕粮海上运输。

    由于明朝一直没有放开海禁制度,

    所以从浙江到山东的明朝沿海边域,

    除了大明朝的兵舰队伍,

    其它船只一概都是违法运输,

    这对中国的造船业打击之烈度,

    可想而知其程度。

    (二)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

    运河促进了城市营筑,

    城市推动了运河的通衢,

    城因运而营筑,

    运因城而通衢,

    运河与城市一处,

    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舒。

    人工运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发育,

    不仅弥补了天然河道的不足,

    而且也极大缩短了各流域的间距,

    便利了各流域居民之间的往复,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一批经济都会的兴起和营筑。

    隋唐时期全面发展,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

    山阳渎、江南河五段组注。

    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

    西抵长安,北通涿郡,南达杭州,

    全长2700公里余,

    沟通了海、河、淮、江、钱塘五大水系河流,

    流经今天八个省市区域,

    连接了华北、黄淮和长江下游三大平原区域。

    终于,

    全国规模的运河体系成功开局。

    元朝定都大都,

    通惠河的凿修,

    使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全线通衢,

    完全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最终出炉。

    明清两朝相继建都北平帝都,

    继续沿用元代大运河流,

    作为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重心的水运通路。

    (三)

    会通河是大运河北段治理的主要河段区域。

    元朝中后期时候,

    由于黄河经常泛滥,

    加上水源缺乏等原由,

    会通河段非淤既决,

    以至元末不得不以海运为主。

    为解决水源不足和河道淤塞的难处,

    明代首先重浚了会通河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