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到处刷经验值-第3/4页

加入书签
    波士顿其他的几所大学也纷纷邀请徐洛前去做交流,即便他们的强项不是经济学。

    但送上门的流量不要白不要。

    ……

    在MIT校园内。

    树立一座讲台,上面摆满话筒。

    一众媒体记者早已经在此翘首以盼。

    纷纷想着自己一会儿要问的问题,现在就等着正主的出现。

    等了差不多一分钟,一名工作人员上台宣布采访开始。

    随后一身得体服装的徐洛出现。

    记者们马上蜂拥上前。

    手中的长枪短炮差点要怼到他的面前。

    一名记者大声询问:“徐生,我是《民生日报》的记者,从香港来的,请问你现在是否已经取得博士学位?”

    “是的,接下来我将参加毕业典礼。”徐洛微笑着道,“这点你们可以和MIT求证,感谢你的提问,下一个。”

    虽然是自家的记者,但随便回答一下就行。

    记者们绞尽脑汁询问比较具有爆炸性的话题,但因为来的记者太多,徐洛也只是简单回复一些问题。

    不过等得知一名记者是英国的《泰晤士报》记者时,他点明那名记者:“这位记者朋友,请你帮我传递一条消息回英国,因为我下一站即将前往英国。”

    “同时我将访问伦敦的各大名校,作为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我对此很向往。”

    他向往的不是英国,而是想要被撒切尔夫人私有化卖掉的英国航空和英国天然气公司、英国国有石油公司、国有电信运营商、船坞和造船厂、捷豹和劳斯莱斯等等企业。

    虽然他现在没钱,但没钱也可以有想法。

    而且以经济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是最合适不过。

    7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陷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与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滞胀”困境,沉重打击一直被他们信奉的凯恩斯主义。

    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退潮,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再次请出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1976年,因在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滞胀”现象的情况下,他提出永久收入假说,并创立货币主义理论体系,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货币主义理论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

    而弗里德曼的思想是:自由市场和个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政府干预往往会加剧经济波动。

    由于这一理论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弗里德曼开始全球之旅,到不同国家推广自己的平衡预算和限制政府开支等主张。

    从去年开始,弗里德曼就成为撒切尔夫人座上宾,成为掷地有声的首相经济顾问。

    正因为经济学家的身份在西方世界极为吃香,徐洛才选择走这条捷径。

    虽然做小说作者,能赚到钱,也能获得名声,不过光是获得民众的掌声还远远不够。

    前往英国访问好处多,最明显的就是,未来十几年那块地还要看鬼佬的脸色。

    此前他都是伪造自己的身份,现在开始就是真正的刷声望之行。

    既然要刷声望,那肯定是要闹得沸沸扬扬,世人皆知,有时候过于低调并不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