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蓝田行

加入书签


    玄清的身体垮了,明眼人只要一看那张惨白的脸就知道。

    时日无多。

    苏晟没看出来,只当师傅又病倒了。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的事情,对苏晟而言就是常例,过个几日师傅又会笑盈盈的拍着自己的脑袋,而后丢下一句“晟儿”。

    只可惜,这次苏晟并没有等到。

    二月初三,玄清去了。

    苏晟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挖好了一座坟,恭恭敬敬地将玄清的遗体放进去。没有立刻封土,苏晟拄着木锹看着玄清那依旧带着笑的面容,心底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悲痛。

    又整理了一下玄清身上那件浆洗得发白的道袍,苏晟再把那张师傅常年打坐的蒲团轻轻放在里面,而后起身,拿锹。

    玄清的墓碑在三年前就立好了,是他自己在山中选的石料,然后师徒俩一点一点将其打磨成形。不是很规整,却也四四方方。上书“恩师玄清真人之墓”,落款“弟子苏晟立”。

    字带着稚气,玄清生前却很满意。

    苏晟跪倒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叩首。他不清楚应该叩多少个,便叩了九个。

    和每年清明在旁边那个无名墓碑前叩首的数字一样。

    玄清曾说那无名墓碑下埋葬的是他的母亲,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既然亲、师地位相仿,九又为极数,当没有差错。

    恩,应该……没有。

    苏晟在玄清的坟前跪了三日,这才起身回到观中。在这老君观里生活了十二年,突然间要离开,倒有些不舍。但师傅临终前让他下山寻亲,那便寻亲去。

    玄清的话他一直都听。

    一张绣着苏字的襁褓,一块刻着晟字的玉佩,另有一根朴实无华的珠钗,这就是玄清临终前交给苏晟的东西。东西他不陌生,三岁之后就知道这些是他那去世的娘亲的遗物,也是他与亲人相认的凭证。

    再加上一柄玄清用了几十年的拂尘,这些就是苏晟下山要带的东西。

    五年前,玄清曾下山一月有余,回来后就笑着对苏晟道他对苏晟的家世有了些眉目。去年年终,玄清再次下山,回来时红光满面,拍着苏晟的头言转过年就带他去寻亲。只不过,一古稀老人在寒冬腊月徒步几十里归山,终是受了风寒,又加上山中清苦,身体底子差,再没抗住,驾鹤而去。

    “终是,没能亲手将你送到亲人前啊,晟儿……”这便是玄清的最后一句话。

    十二岁的苏晟个子并不高,瘦瘦小小的,乍一看像八九岁的样子。但面目白净清秀,带着一股子莫名的气质。只是一双眼睛呆滞无神,只是直楞楞地盯着一处,破坏了整体的气质和谐。

    背上包裹,将拂尘插在身后,苏晟看了眼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的老君观,默默关上了大门,而后一路向北。

    玄清说,北方有一处叫蓝田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亲人。

    下山的路很难走,毕竟这山中只有师徒二人,鲜少有香客进山。苏晟浑不在意,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行,若细看,他每一步迈的距离都差不多,即便深一步浅一步,也是如此。

    二月里的天是冷的,苏晟穿得却很单薄。身上那件道袍是用师傅的旧衣改的,已经有些不合身了。里面没多少衣服,只两层单衣,冻得苏晟脸红红的。

    倒是没流鼻涕,却也瑟瑟发抖。

    苏晟记得玄清曾经说过,若是冷了,便活动活动,身子活动开了就不会感觉冷了。想了想,自己现在步行下山,应算是在活动,那只要走得多了,自是不会冷。

    行了一日,苏晟才出了山。又两日,终于到了蓝田县。

    此时的蓝田县还带着些许年味,又没到春耕时节,静悄悄的,只偶尔跑过去几个疯玩的孩子。有两三老人坐在房檐下,聚在一起说着话。也不知在说什么,虽露出笑容,苏晟却觉得里面带着许多苦。

    那感觉,很刺目。

    “老人家,请问要去苏家应该往哪里走?”苏晟走到跟前,问道。

    “苏家?”一老人闻声看了一眼,笑道,“你这娃娃莫不是个道士?你寻苏家做什么?”

    “回老人家的话,我不是道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