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水果,怨念

加入书签


    第三百二十一章 水果,怨念

    梦里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想想梦见的水果,再看看身边的水果,晋宇心里满满的都是怨念。

    虽说有自己那正牌子便宜岳父(杨颖的亲爹)劳民伤财开凿出的大运河,往来长安的‘交’通要走西域顺畅很多,但想吃口荔枝也同样不易。要先从闽南走陆路将荔枝运至会稽,然后走水路经余杭到洛阳,最后再走陆路到长安。

    白居易同学曾经曰过:(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道理浅显,大家都懂,当年慈禧这败家娘们为了吃口荔枝,直接让人砍了带荔枝的树枝,栽在木桶里,沿京杭大运河一路不停歇的运到北京才吃到口新鲜的。普通人歇了吧,毕竟不是谁都有挪用军费给自个过生日的厚脸皮。

    要说这年头找一种能得荔枝更具甜味的水果,也能找到,甘蔗嘛,著名的制糖原料。这年头的制糖工艺还不发达,因为甘蔗有渣,造出来的都是粗糙的红糖,用后世的话说是“古法红糖”。一种不成熟的工艺,掺点‘激’素成了好东西,还是包治百病的那种……可叹,傻子什么时候都有,不是某一时代的专利。

    甘蔗同样产于岭南且不耐存储,常温下最多放一周,时间再长的话会霉变,毒‘性’还‘挺’大,吃了等着去‘阴’曹地府报道吧。

    杨颖玩的专注,没再吭声,晋宇侧脸看她那纤纤素指灵‘性’的画圈、点、蹭,思绪飘飞,想起了一首叫做《少年游?感旧》的词: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讲的是宋徽宗(是那个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样样‘精’通,写字还特别好的皇帝)、周彦邦和名妓李师师玩三角恋的时候,周李二人的一个**的片段,晋宇很喜欢脑补这种调调,还不止一次:李师师给周彦邦剥橙子吃,吃完以‘床’暖和、熏香袅袅、气味芬芳为由,邀请周彦邦‘床’玩‘弄’乐器(不知道的还以为周彦邦是个调音师呢),临了临了,温柔委婉的问道“这都三更半夜了,你出去住哪?这个点下霜了路滑,不如别走了吧”,周邦彦却道:正因为人少才走啊(偷皇帝的外院啊,生怕碰到熟人,不趁三更半夜走,难道一早走?偷情的都这么玩)。

    这首词说明什么呢?说明李师师很有职业道德,不仅伺候周到,而且陪艺青年深入浅出的探讨艺术问题,最后还竭力问客人是否加钟(老娘都湿了,你还打算走?是不是男人?是不是男人?)

    呃,貌似有点歪了,重来。

    这首词说明什么呢?李师师成名的时候正是二八年华,而此时的瘦金皇帝年近四十,周邦彦更是六十冒头,这说明男人很!专!一!无论什么年龄都喜欢芳龄二八的姑娘……

    呃,貌似又有点歪了,晋宇在杨颖的撩拨下,思路很不稳定,努力把念头拉到水果。

    这首词说明什么呢?当然是如何吃橙子啦!

    如水般明亮的水果刀,雪还白的吴盐,纤纤素指拿起新切的橙瓣,蘸点盐放进嘴里,哎吆,那滋味,两眼使劲一闭,眉角、鼻子都能皱起来,味道太**了!

    要想甜,抹点盐!没错,这是橙子改良之前的正确吃法!橙子的历史很悠久,土生土长,味道酸爽,都能赶柠檬了,不抹盐真的没法入口……

    其实,更多的人是把橙子当成香料来用,平时熏个衣服什么的,入葬的时候摆棺材旁边陪葬,能起到去异味的神作书吧用(停尸时间长,不‘弄’点香料遮遮味没法近人,毕竟不是谁都能和秦始皇,一车咸鱼盖身,摊不孝的儿子了,秦始皇也没辙,若他提前知道,肯定先砍了再说)。

    虽说晋宇没见过这年头勋贵如何下葬,但不妨碍前些年见过马王堆的报道,棺材旁边摆着橙子种呢(皮、果‘肉’早没了,所以只有种子)。

    杨颖的手法越发娴熟,看着晋宇剑拔弩张有种恶神作书吧剧得逞的成感。晋宇也不言语,改用事实说话,来而不往非礼也,那往往,非礼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