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四年初,上都兴庆宫里,李隆基正埋头批阅奏折,一个年过中年的太监急急忙忙走到勤政楼外,发出尖细的声音,说:“陛下,有要事禀告!”李隆基头也不抬,沉声道:“进来说。”那太监拍了拍身上的雪,然后迈过门槛,低头跪拜,启奏陛下:“有那周长生者不久之前已到上都,正在官驿等候。”李隆基闻听,立刻放下手中奏折,抬头起身,对着那太监说到:“平身,传我口谕,将那周长生速速带来。”太监弓着身缓缓退出勤政楼,向外走至不远后,高声喊道:“传天子口谕,宣周长生晋见。”
皇宫里面的禁军每百步站立着一人,将那句话复刻传出,不久之后,跃龙门前,一个千牛卫迈着大步,走出皇宫,向着官驿的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走出门外,看见外面鹅毛般大雪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地从天空向下洒落,树木,房屋都是银装素裹,地上也积满了一层白雪,于是他忍不住陶醉的说:“天降福瑞,大吉,大吉啊!”
那个千牛卫到官驿里找到周长生,传了口谕,长生将短斧交予李梦蝶保管,叫二女安心等候。然后就一个人跟着千牛卫回到跃龙门,此时一个小太监早就等候一旁,对周长生说:“跟着我走。”一边走着一边叮嘱长生说:“口中不可随意出声,眼睛不可随意乱看,更不可直视天子。”长生欣然允诺,心里面又想:一会儿见了那李隆基,跪也不跪,跪了自己做不到,不跪又失了礼仪,有些为难后干脆把心一横,不行就施个小术,让你李隆基长长见识。
兴庆殿里,李隆基在龙椅上正坐,两边却不见大臣,原来此时正逢元旦,那些大臣们都休假了。小太监低着头说:“人已带到。”说着附耳长生,小声又说:“还不快上前跪拜。”长生向前走了几步,拱手行了个书生礼,说:“学生拜见陛下。”心里想:这可是我最大的诚意了。那小太监看到长生如此行事,连忙又说:“陛下息怒,乡野之人不懂礼数。”
李隆基微微一笑,然后说:“无妨,素闻你有大才,不必拘礼。来来来,近前说话。”原来那刘县学和张县令奏表里还附带了长生早前答过的试卷。李隆基见那首词写的精妙,所提建议也如醍醐灌顶,又有那不可思议的占城稻。早已对周长生钦佩不已。也就没太在意那些俗礼。
长生松了口气,走到近前。李隆基仔细一看,见长生样貌俊美,虽身着麻衣,却不掩一股文雅之气,高兴的说:“果然一表人才。立刻赐坐倒茶。”从古至今,人们大都对长相很在意,那些有才有貌的诗人就像现在的偶像一样,连皇帝也不能免俗。长生心里想着。
接着也如长生之前所想,李隆基的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占城稻的种子。这李隆基说自己有三个愿望,一是收复失地,平服四海,二是消除饥民,让世上的百姓都有饭吃。三就是如果能完成以上两点,就去泰山封禅。长生心想,李隆基怕是还有第四个愿望,那就是与那杨贵妃时时享乐,卿卿我我,恩爱到老。只是不能与外人道。
两人言谈甚欢,长生也展现才气,应着雪景赋诗一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隆基大为赞赏,立刻提笔挥毫,记录下来。吩咐小太监装裱后挂于勤政楼里。长生颇为尴尬,不知道一百年以后那柳宗元看到自己的诗会作何感想。后来两人从诗词歌赋聊到治国对策以及天文地理,长生无有不知,一一作答。而李隆基的脸色却从钦佩变为怀疑,忽然,李隆基脸色一冷,喝道:“你本是来自乡野,无师无名,又怎会知道这么多的知识。”长生心道:来了,怪不得都说伴君如伴虎。长生心里紧张,面上却不动声色,他向后一退,拱手抱拳,庄重的说:“其实我自小生于大巴山的八安里,原本却是懵懂无知,几月前伤寒发病,本欲死去,却于梦中见到仙人,仙人自称是南天门门主,收我为徒,他教我读书识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又传我仙家术法,我这才活了过来。”李隆基大为惊奇,竟由如此奇异之事。李隆基自小就酷爱道家之术,一直对仙人向往,他像个好奇宝宝,搓着手,惊喜的对长生说:“不知何种仙家手段,可愿意展示一番。”长生接着说:“有何不可,你且仔细端详。”说完长生身体就飞了起来,漂浮于空中,忽左忽右,又绕着大殿飞了两圈,而后停到李隆基近前,双脚悬空,就这样看着李隆基,李隆基见状哪还疑惑,连忙弯腰低头,拱手行礼,“想不到今生竟能见到仙家手段,不知仙师可愿收学生为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