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西辽河畔

加入书签


  第313章 西辽河畔

  隋军东进之时,五万高句丽将士以及一万靺鞨骑兵,号称十万,也在乙支文德的统御下,驰援契丹五部。

  这本来就是常规操作,不能你崔澈自己指八为十,就不许别人虚张声势。

  乙支并非高句丽的姓氏,却与尉迟在中古汉语之中,读音高度相似。

  ,发源于长白山系的东辽河西进,与契丹五部在后世的科尔沁草原会师。

  与此同时,崔澈越过老哈河后,得知了契丹五部的去向,也迅速沿着西辽河东进。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三月十六,隋军抵达后世的通辽,与契丹、高句丽的大军隔着西辽河对峙。

  当天,乙支文德遣使前往南岸隋军大营,试图说服崔澈退军。

  “契丹袭扰辽西,固然有罪,但燕公奔袭契丹,掠得人畜无数,也是事实。

  “将士们又有什么罪过,要让他们白白流血牺牲,不如就此罢兵,契丹五部必然感激燕公之仁德,不敢再犯。”

  高句丽使者侃侃而谈道。

  崔澈并不惊讶于高句丽支文德的统御下,驰援契丹五部。

  这本来就是常规操作,不能你崔澈自己指八为十,就不许别人虚张声势。

  乙支并非高句丽的姓氏,却与尉迟在中古汉语之中,读音高度相似。

  实际上,乙支文德就是出自鲜卑尉迟氏,又名尉迟文德。

  他的先人因为中原战乱,往高句丽避祸,就此定居。

  两年前的辽东大战,乙支文德就在城中,甚至隋军渡辽河的时候,他还参与了阻,他们此前担心崔澈逐个击破,早已经聚集在了悉万丹部所在的西辽河以北。

  西辽河是辽河最大的支流,由南源老哈河、北源西拉木伦河汇流而成,呈东西走向。

  乙支文德沿辽河的另一条支流,发源于长白山系的东辽河西进,与契丹五部在后世的科尔沁草原会师。

  与此同时,崔澈越过老哈河后,得知了契丹五部的去向,也迅速沿着西辽河东进。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三月十如就此罢兵,契丹五部必然感激燕公之仁德,不敢再犯。”

  高句丽使者侃侃而谈道。

  崔澈并不惊讶于高句丽使者流利的汉话,自中原动乱以来,河北多有民众逃亡高句丽,并不仅是乙支文德一家,如今来一个通晓汉话的使者,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只是高句丽使者的要求却让崔澈沉下脸来,他冷哼道:

  “此前我出兵,只是为了解营州之难,行围魏救赵之策耳。

  “今日东征,却是奉天子之令,讨伐不臣,二者岂能混为一谈!”

  高句丽使者不见了从容:

  “乙支将军领兵十万东出,与契丹五部十万大军合兵,共计二十万人,燕公难道就不怕玉石俱焚!”….

    高句丽出兵十万,倒是有点可信度,可要说契丹五部能凑出十万大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依附于隋朝的大贺、吐六斤、匹黎尔三部的情况来看,契丹剩余五部,有三部曾遭受劫掠,顶了天也就拼凑个七八万人,战斗力还良莠不齐,至少是要逊色于突厥人。

  清楚对方的虚实,崔澈嗤笑道:

  “我正愁功劳不够将士们分润。”

  实际也正如崔澈的猜测,联军虽然号称二“崔澈此人最喜好使用这些伎俩,他与你这般说,并不是真的想要招降我,而是希望此事被传回平壤,引起大王猜忌而已。”

  众人无不点头称是。

  乙支文德与高元的关系非比寻常,早在高元即位之前,他就侍奉在左右,是正儿八经的潜邸之臣。

  他文武双全,又有智谋,深受高元的信任与喜爱,辽东城攻防战,就是由他指挥。

  正是验证了乙支文德的军事才能,也深知他的忠诚,高元才会放心的将这六万大军交给他。

  在众人看来,崔澈若是想离间高元与乙支文德这对君臣,无异于痴人说梦。

  乙支文德将契丹五部酋长尽数唤来,让使者告知他们,崔澈不愿退兵,誓要复营州也就拼凑个七八万人,战斗力还良莠不齐,至少是要逊色于突厥人。

  清楚对方的虚实,崔澈嗤笑道:

  “我正愁功劳不够将士们分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