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渡江破城
杨坚这人着实小心眼,记仇得很。
八年前,崔弘度以行军总管身份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但凡是行军总管,在战后都被授予国公爵位,只有他没能阻止尉迟迥咒骂杨坚,被降爵一等,封为武乡郡公。
崔弘度分明得了尉迟迥的首级,眼看着同僚尽皆获封国公,只有他这么一个武乡郡公,崔弘度深以为耻,这才急切想要借着伐陈之战,建立功勋,拿回自己应得的爵位。
只是崔澈清楚,哪怕崔弘度在之后陆续立下不少功劳,但到死也还是个武乡郡公。
作为杨坚儿时的玩伴,崔仲方也知道当今天子心胸并不怎么宽广,当他听到崔澈与崔弘度仔细分析利弊后,也终于恍然大悟。
再也没了之前献策平陈的积极劲,转而与崔澈一起说服崔弘度放弃了继续向秦王杨俊请战的想法。
不管杨俊是真的信奉佛教,不愿杀生;还是大智若愚,不肯与杨广争功。
既然杨俊决心摆烂,也终于不再有人劝说他回心转意。
高颎名为晋王元帅府长史,实为三军统帅,而崔澈顶了个秦王元帅府长史的名头,也就真的只是个长史。
杨坚可没有赋予他临机决断之权。
杨俊不愿出兵,底下人再怎么急切,也怪不到崔澈头上。
东魏时期,博陵崔氏有崔暹、崔昂、崔季舒三人受宠于高欢、高澄父子,时人称之为博陵三崔。
到了杨坚建隋,又有崔澈、崔弘度、崔仲方三人显赫当世,士族之间又兴起了博陵三崔的说法。
只不过崔澈早已过了组团出道,以求扬名的阶段,对此倒也没有太过在意。
今日三崔在汉水之畔聚首,三人畅叙亲戚之情话,直到夕阳西下,这才由亲随们护卫回城。
随后几日,三崔来往更为密切,以歌舞自娱,至于伐陈,摊上杨俊这位活菩萨,还能有什么想法。
在这样的悠闲日子中,时间来到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的元日,崔澈与崔弘度、崔仲方的关系越发亲近。
而在长江下游,北岸舟船密布。
高颎挑了一个好日子,将在南陈君臣欢度元会的时候,横渡长江。
由于南陈中书舍人沈客卿、施文庆强压边关告急的奏章,南陈毫无防备,并未加强京口、采石矶等地的防御力量。
在高颎的调派下,吴州总管贺若弼率先由广陵南渡,一举击溃当地守军。
而庐州总管韩擒虎军则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此时守备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西南)的陈军正欢庆元会,喝得烂醉如泥,韩擒虎轻松袭占此地。
高颎也亲领大军出**(今南京**区),进驻江北桃叶山(**区南),随时准备南渡。
直到正月初四,陈叔宝这才获知了隋军登陆江南的消息。….
他赶忙任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三人为都督,主持建康防御。
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军坚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门外),抵御高颎大军。
以散骑常侍皋文奏率部镇守南豫州(治姑孰,今安徽当涂)。
值此国家危亡之际,陈叔宝也没忘了抽空将大将萧摩诃的续弦妻子召入宫中宠幸。
贺若弼与韩擒虎一东一西在长江南岸站稳脚跟后,立即按照事前计划,分别行事。
贺若弼分兵驻扎曲阿(江苏丹阳),抵御三吴方向的援兵,自领其余部众自东向建康挺进。
西侧的韩擒虎自渡江以来,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陆续来降,沿江直下,由西向建康进发。
正月初五,贺若弼攻占南徐州治所京口(今江苏镇江),一战俘获南徐州刺史黄恪,及麾下将士六千人。
按照杨坚的叮嘱,贺若弼将六千战俘尽数释放,继续向建康挺进。
初七,抵达姑孰城外的韩擒虎所部,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夺取南豫州治所,散骑常侍皋文奏领败军退回建康。
此时建康尚有将士十万人,但由于陈叔宝决心坚守建康,等待勤王之军,放弃了周边各处战略要地,隋军得以长驱直入。
不久,贺若弼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兵临建康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