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大战开启

加入书签


  第173章 大战开启

  虽说是分兵八路,从荆州、淮南、蜀地三个方向攻伐南陈,但毫无疑问,屯兵下游,兵锋直指南陈都城建康的杨广大军才是重中之重。

  杨坚对高颎也是寄予厚望。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初二,距离下诏伐陈才过了几天时间,杨坚亲自饯送高颎、王韶等人,一直走到潼关,这才止步。

  潼关外,杨坚握着高颎的手,叮嘱道:

  “军事尽皆委任独孤公,行军谋略,公可独断。”

  高颎之父高宾为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的部将,按照西魏惯例,被赐姓独孤,在杨坚即位下诏恢复汉姓之前,高颎一直顶着独孤颎的名字。

  过去杨坚对高颎,还是唤其高姓,但今日称呼独孤公,自有他的深意,仿若二人除去君臣之义外,高颎更是自己妻子的娘家人。

  王翦灭楚,非得求田问舍,以释嬴政疑心,同样是统御倾国之兵,杨坚无需高颎自污,而是纡尊降贵与他述起了旧情。

  而这一句独孤公的言外之意,聪明如高颎,又怎么听不出来,他动容道:

  “非陛下信重,臣何以有今日,又怎敢不尽心用命,以报君恩!”

  高颎这番言语,着实是发自真心,祖上虽然冒称渤海高氏,但却是北魏时期内附的高句丽人,这也是举世皆知的事情。

  在这个看重门第的时代,他能有如今的风光,全凭杨坚的宠信,又怎能不为此感激涕零。

  喝过饯行酒,高颎拜别杨坚,他登上了马车,带着杨坚的殷切期望,前往淮南与杨广汇合。

  与此同时,随着使者被扣留,以及杨坚明文下诏伐陈,南陈君臣再是自欺欺人,也清楚了大战将至,国家存亡危在旦夕。

  之所以南陈反应如此缓慢,就不得不提隋朝君臣那些迷惑人的阴招。

  崔澈曾建议向南陈购买数十艘破旧战船,让南陈误以为隋朝缺乏水军,自恃有长江天下,故而放松警惕。

  高颎献策,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于是建议在江南收成的时候,征集人马,谎称要袭击南陈,南陈忙于备战,必然耽搁农时,当他们打起精神,准备应对隋军南下的时候,隋军已经卸甲,回去忙着秋收了。

  这样的计策还有很多,隋朝的战备工作长达数年,而南陈君臣则如同听惯‘狼来了’的村民,直到五十二万隋军尽陈江北,这才反应过来。

  狼真的来了。

  只是陈叔宝并不惊慌,历史经验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他从容地对近侍大臣道:

  “帝王之气在江南,当年齐军三次来犯,之后又有周师两次入侵,全都败退,隋人又有何惧。”

  孔贵嫔的结义兄长,都官尚书孔范奉承道:

  “长江天堑,自古便隔绝南北,如今隋人难不成便能飞渡,边将们急切想要立功,这才虚言隋军强大,我一直发愁自己官职卑微,恨不得隋军来攻,也好借他们的首级建立功业,说不准都能当上太尉公了。”….

    陈叔宝闻言大笑,他也清楚孔范后半段话,只是戏言,却也觉得所谓隋军强大,不过是边将们妄言。

  故而陈叔宝依旧沉醉在歌舞之中,消极备战。

  十二月,隋朝五十二万大军临江,南陈各地边镇送来急报。

  此时执掌机密的是两名幸臣,沈客卿与施文庆。

  二人得知边关告急,却不想着上呈天子,而是将奏报给压了下来,让陈叔宝真以为边关无事,于是继续奏乐继续舞。

  甚至下令,让镇守江州(治于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于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南平王陈嶷与永嘉王陈彦赶回建康,参加明年的元会。

  只是过元会就过元会吧,老父亲思念儿子,但陈叔宝还让陈嶷、陈彦带走江州与南徐州的战船,为二王入朝壮威,使得南陈荆州水师再无援军。

  这对于杨素来说,简直就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趁着陈军战船东去,杨素当即率领水师出三峡,打响了伐陈之战的第一枪。

  隋军水师行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欣奉令率领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的狼尾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