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设立义仓

加入书签


  第131章 设立义仓

  崔澈心道,我还没嫌弃你是个二婚,你居然暗戳戳拿我与杨阿五说事。

  今夜同房的时候,必须得把宇文赟的灵位请进屋,摆在床前。

  “你与我说这事作甚,崔某当初一心想娶的便是细君。”

  崔澈装作漠不关心,实际上他也确实对杨阿五没什么心思,二人就只是在几年前崔澈随杨广出镇并州时见过一面,那时杨阿五才九岁,他能有什么想法。

  说罢,崔澈将喝奶喝得正起劲的菩萨奴抱开,不顾他嚎啕大哭,放进了摇篮里。

  随即便将杨丽华扑倒在床,用实际行动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情。

  杨阿五与晋王妃之弟萧玚的婚事原本都已经要议定了,只差临门一脚,却偏偏逢了丧事。

  萧玚之父,西梁天子萧岿因病驾崩,终年四十四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由太子萧琮继位。

  遭了父丧,萧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谈婚论嫁,必须得守孝三年,再作计较。

  故而杨阿五的婚事再度拖延下来,但好在她还年轻,还未满十三岁,哪怕三年后,也才十五六岁的青春年华。

  崔澈顾不得感慨杨阿五婚姻之路崎岖坎坷,在送走杨丽华母子与义女宇文娥英后,没多久朝中就有政令下达,命各地州县兴建义仓。

  由当地官员根据治下军民的家庭贫富状况,订出相应等级标准,每年秋收后,各家按照贫富等级,捐出的粟麦,放置在义仓,以备灾年。

  上户为粟麦一石,中户为七斗,下户为四斗。

  崔澈清楚,这一条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隋朝这些年确实是灾害频发。

  可他也明白,义仓虽然是民众所捐,用来防备凶年,但必然是会被官府挪用,这种事情在后世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封建社会,家天下。

  起初民众或许还会捐献粟粮,但若是被挪用得多了,官府又不给补上,谁又会继续捐献。

  到那时,半自愿性的义仓制度就会演变为强制性的税收,不需要太久,时间崔澈都还记得,就在开皇十五年,也就是十年后,杨坚下诏,将义仓转变为官仓。

  当然,粮食还得是民众来捐献。

  但这些也与澈哥儿无关,哪怕国家信用因此破产,也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

  崔澈要做的,就是替岳父大人办好事情。

  在青州总管府的号召下,四州各县纷纷兴建义仓,只等着秋收后,存放民众捐粮。

  国家的信用可以破产,但他崔澈在青州百姓面前不能言而无信,至少在自己主政青州期间,决计不许地方官府挪用义仓。

  至于之后的官员挪用,也只会让青州百姓更怀念自己。

  青州总管的三年任期已经过半,崔澈深耕底层,广纳人心,尤其是六千盐兵,一万盐工,更是愿意为其赴死,可谓是收获满满。….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又有大事。

  摄图对隋朝卑躬屈膝,也表明他这个所谓的大可汗当到了头。

  曾经被迫投奔达头可汗的阿波可汗,如今势力极具膨胀,控制了东抵都斤山(蒙古国杭爱山),西越金山(阿尔泰山)的广大区域。

  各部落及西域诸胡纷纷归附,阿波可汗势力于是号称西突厥。

  后世许多说法指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突厥,实际上这一时期是三股势力并存。

  即东部突厥分裂为摄图控制的东突厥,以及阿波可汗控制的西突厥,也就是阿波突厥,同时还存在由达头可汗控制的西部突厥。

  西突厥与西部突厥并非一股势力,但后世却常常将他们混为一谈。

  东突厥可汗摄图眼见西突厥阿波可汗兵锋日盛,终于下定决心避其锋芒,他派遣使者向隋朝告急,请求内附,迁往漠南,在大青山下白道川暂住。

  白道川可是摄图的伤心地,他就是在此遭遇大败,自己也被崔澈射伤了屁股。

  杨坚欣然同意,派遣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又为东突厥供给衣食。

  摄图眼见隋军北上接应,借其威势,率军向西大败西突厥,但西突厥也分兵绕后,趁东突厥后方空虚,袭其部落,掳其家小,幸得隋军将人畜追回,尽数归还摄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