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南北之事

加入书签


  第128章 南北之事

  恩旨确实是崔澈向杨坚求的,而杨坚同意免去今年青州等地租税,也着实经过了一番心里斗争。

  按理说灾后请免一年赋税,也不算过分的要求,但时间却不赶巧,今年春耕灌溉期,关中又经历了一场小旱,秋粮注定歉收。

  在这样情况下,杨坚依然同意崔澈所请,自然是看在盐利上。

  随着与突厥、南陈、吐谷浑、高句丽等国展开食盐贸易,有效地舒缓了财政压力,就连民部尚书苏威的白头发,也少了许多。

  在青、胶、光、莒四州百姓对崔澈的颂扬声中,开皇四年(584年)九月,关中果然爆发饥荒,就连杨坚夫妇都不得不东出潼关,往洛阳就食。

  当然,这一幕在唐朝时已经成为常态,如今不是秦汉,关西的水土条件早就变了模样,时不时闹上一场饥荒,若非易守难攻,实在难称是王霸之地。

  在北方,突厥大可汗摄图终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曾挑唆摄图出兵为北周复仇的千金公主宇文氏向隋朝上表,请求改为杨姓,认杨坚为父。

  杨坚于是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算是认下了这段父女关系。

  两国互通使者,突厥态度尽显卑微。

  出使突厥的虞庆则逼迫摄图跪受杨坚玺书。

  摄图将玺书顶在头上,事后自觉羞耻,与部下相聚恸哭。

  虞庆则又要求突厥向隋朝称臣。

  摄图不知其意,询问亲信,亲信直言:

  ‘所谓称臣,便是为人奴仆。’

  堂堂突厥大可汗,摄图却只能奴颜婢膝:

  “我能做大隋天子的奴仆,都是虞仆射成全!”

  为了感谢虞庆则让他如愿做了大隋天子的奴仆,摄图赠其一千匹马,并将堂妹下嫁。

  对比三年前声称要为北周复仇时,雄姿英发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原因自然是摄图在与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的较量中已经出于下风,逐渐不支,甚至摄图已经起意将部落迁往漠南,彻底依附隋朝。

  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初摄图势众,隋朝联合达头可汗与阿波可汗,如今眼看形势逆转,杨坚又开始扶持起了摄图,自然是想让突厥疲于内斗,也能让隋军腾出手来,准备灭陈。

  杨素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被免职后,赋闲在家的他效仿崔澈,献平陈策,深合杨坚心意。

  杨坚于是再度启用杨素,任其为信州总管,管辖鄂西、川东等地13州,命其打造舰船,为将来南征早做准备。

  得知杨素重获任命,崔澈亦去信为之贺。

  杨素赋闲期间,澈哥儿没少与他通信劝慰,再怎么说杨素过去确实帮了他许多,况且崔澈也清楚,杨素只是暂时失意,这种顺水人情做做又无妨。

  隋朝已经为灭陈在做准备,而长江以南的陈朝,也做了好大的事。….

    南陈天子陈叔宝在光昭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栋楼阁。

  楼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

  以沉香木、紫檀木打造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每当起风,香飘数里。

  又用黄金、玉石、珍珠、翡翠加以装饰,瑰奇精美。

  阁下堆石成山,引水为池并杂种奇花异草。

  陈叔宝自居临春阁,贵妃张丽华居于结绮阁,龚、孔两名贵嫔居住在望仙阁,复道相通。

  宰相江总不理政务,与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等文士十余人,侍奉陈叔宝在后宫游玩宴乐,不讲君臣尊卑次序,时人称之‘狎客’。

  十一月二十四,又是一个清晨,崔澈侍卫们的护送下,去往总管府。

  自从上任青州总管后,崔澈便组建了亲卫队。

  曾经的他没多少仇家,在大兴、晋阳时,崔澈总是领着几名亲随走街串巷。

  但今时不同往日,去年处死了大批官吏,谁又知道会不会有死者家属为父、为夫报仇,总得对自己的安危上点心。

  置身于侍卫们的前呼后拥下,崔澈与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挥手致意,尽显亲民姿态,而沿街百姓的回应更是热烈,甚至有不少妇人女子向澈哥儿投掷瓜果,眉目传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