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感伤离别(4000)-第2/4页

加入书签
    李元俭不仅出身名门,在门第上与博陵崔氏相当,其父李蒨之为北齐考功郎中,掌管吏部考功曹,负责考核官吏的功过政绩升迁或贬降。

    崔澈一行人被李家五子迎进城,回到小姑父李元俭的府邸,大姑母崔昭容与小姑母崔穆容两姐妹相见的哭诉场面无需多提,崔澈、裴秀二人也被她唤至身边,尤其是看着崔澈与其父崔长君颇有几分相似的面容,更是泣不成声。

    昔日崔府受难,小姑母由于已经嫁去了李家,得以逃过一劫,而大姑母是公家、娘家都受了罪责。

    崔穆容看着姐姐因为日夜为人缝补,而浑浊的双眼,更是痛悔自己没有帮上忙,眼睁睁看着姐姐与侄儿、甥儿在北疆过苦日子。

    其实不管是崔昭容,还是崔澈、裴秀,都没有责怪小姑母袖手旁观,至少在最初被发配的时候,崔穆容还是时常接济,是崔长君、崔镜玄等人真的参与了叛乱,这才在李元俭的要求下,与娘家断了联系。

    崔穆容也有自己的家人,她不敢再与真的犯下谋逆罪的娘家有所牵扯,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那时候,别说照顾,甚至没人敢沾染崔澈等人。

    这也是崔澈为何感激北疆的袁姓财主能够给他一份放羊的活计,提供一个茅草屋让他与裴秀栖身。

    崔穆容在一大家子的劝慰下,终于止住了哭泣,大伙坐在正厅,唠叨着家常,直到天色将黑,小姑父李元俭才下值返家。

    李元俭,本名李华炀,字元俭,以字行于世,其母出自太原王氏,是北魏中书侍郎,齐州刺史王延业之女,祖父为北魏中书监,长社侯王琼。

    王琼生有四子,后裔被称为四房王氏,占据了整个太原王氏的半壁江山。

    李元俭的长姐李月静嫁太原王氏子弟王修。

    二姐李昭明嫁清河崔氏子弟,北齐太子太仆崔拯。

    三姐李昭相嫁北齐给事黄门侍郎,范阳卢氏子弟卢思道。

    四姐嫁北齐阳夏郡太守,荥阳郑氏子弟郑蕴。

    五姓七族之间的关系网,由李元俭一家,就可窥见一二,也难怪到了唐朝,皇帝都得下诏禁止他们彼此通婚。

    李元俭时年三十六岁,看样貌是个美须公,但气色并不好,当然不是因崔澈等人登门拜访而不悦,想来是身体有沉疴。

    崔澈等人躬身行礼,李元俭对待他们的态度颇为和善,尤其是崔澈。

    李元俭之父李蒨之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就被冤杀,仕途多得岳父崔季舒的提携,受他照料,对待崔季舒唯一的男丁血脉,自然另眼相看。

    至于当初禁止崔穆容与娘家来往,也要怪崔长君等人居然真的掺和了高思好的叛乱。

    想想崔季舒,历侍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为高家尽心竭力近四十年,却只是劝阻高纬往晋阳,便被说成是汉族官员相约谋反,以谋逆罪被诛杀。

    无罪都能受戮,李元俭一家又怎敢与崔澈等反贼后裔接触。

    询问了崔澈等人此次西行的意图,得知是要往关中游学,李元俭大加赞赏,认为崔澈年仅六岁,便立志向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一番话说得崔澈脸蛋微红,自家事自家清楚,什么立志向学,不过是打着游学的幌子而已。

    当然了,真到了长安,还是得寻一位良师,认真求学,肚子里没有墨水,抄诗都没有底气。

    小姑父原本打算也让几个儿子同行,但五位表兄弟知道他身体不好,坚持要留在身边侍奉,李元俭无奈,也只得将他们留在晋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