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沉锚效应-第3/3页

加入书签
    虽说这私塾是乡里宗亲共同捐助钱财建立,也是附近十里八乡的唯一求学之所,但私塾内也分外舍,内舍,上舍。

    如外舍则是家境贫寒子弟偏多。

    外舍的教书先生水平属实不高,只早年间去县城求过几年学,连县试都不曾参加过。

    内舍的教书先生,是青石镇本地人士,年轻时通过了云梦县的县试,取得了童生儒位。

    而上舍的先生,那便颇为不俗了,是冯镇长托人从云梦县请来的一位秀才,其年轻时参加过长宁府举办的府试,并且黄榜有名。

    秀才姓吕,年岁三十六、七,独身一人。

    镇上的邻里乡亲都称呼其为吕先生,私塾里的学子则尊呼其为吕师。

    上舍的吕师有秀才儒位在身,在青云镇自是颇有名望的。

    其人以教学严谨,做学问细致著称。

    吕师为人谦恭,待人和气,自有一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气象。

    上舍的教书先生水平最高,名望也最高,想要成为其门下学生的人也是最多的。

    然上舍每年收取的学生有定数。

    如此一来,能入上舍的,也大都是大宗族子弟,抑或有权势,有名望的富庶人家子弟。

    譬如冯镇长之子冯世斌,赵财主之孙赵泊君,罗氏宗亲家主之子罗涛。

    原主考中童生之前,便一直在镇上的这私塾学习。

    他初始时被分在外舍,毕竟其父母早年便失踪,由阿公带着长大,妥妥的寒门。

    后因吕师不满于自己门下全是镇上富庶人家子弟,无一寒门。

    他便与镇上那些有权势的人物交涉,最终以卸去上舍教书先生一职为由,才迫使冯镇长等人让步。

    允了小半功课出色的寒门子弟,得入上舍。

    如此,原主才有幸升入上舍,得听吕师讲学。

    其能够考中童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吕师教学有方。

    且吕师经义讲得极好,石羽虽已有童生儒位在身,但仍需来私塾学习。

    毕竟以吕师秀才的学识,还是足以教他这个童生的。

    石羽很早便到了私塾,他与吕师打过招呼后,便端坐于学堂中。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