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儒文人-第8/16页

加入书签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其中,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司马: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司马是州郡太守的属官,如白居易曾被贬为九江郡司马,位居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朝的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如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如三国时期,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都曾为东吴都督。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校尉的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如“豹子头”林冲曾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如《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如《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级。如汉初韩信封楚王,宋代王安石封荆国公,明代刘基封诚意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

    有张有弛——古代官员作息时间

    据载,西汉时期就有了“五天工作制”。《汉书》中记:“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恐不遍。”《汉律》说“吏五日得一下沐。”“下沐”即指“休息”“休假”。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西汉官吏每上五天班就有一天休息,但不固定,轮到哪天休哪天。

    从唐朝开始,这个假期被大大地压缩,开始实行“旬假”。一旬是十天,便是每十天休息一天。那么哪天休息呢?便是每月的10日、20日和最后一天。如果说我们现代人度周末的话,他们度的应该就是“旬末”了。

    可是要想享受这种“旬末”却十分麻烦,官员在休假前必须“告假”,并且在假期结束后到衙门报到,否则便会被罚俸甚至罢官。这种“旬休”制度保留的时间也很长,唐朝到元朝的官员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工作休息。到了明清时代,连这可怜的一天也没有了,被完全废弃,一直到民国时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周末”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