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教九流-第3/4页

加入书签
    “道教”也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主旨就是“无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将他同道教供奉的始祖“太上老君”联系起来,认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本人。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等终极目标,同时道认为万事万物也有其规律发展,应该要遵循“道”的法则。

    历史上,道家是仅次于儒家的又一大流派,在战国时期,道家的治国思想在当时也是主流,可无论是“道”还是“儒”皆不能用于乱世之中,不过在汉朝前期,道家的“无为”思想一度和儒家分庭抗礼,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才开始冒头。

    \ufffc

    吕后、薄太后以及窦太后都是“无为而治”的倡导者: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国家自有他的法度,法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而臣民只需要遵守法律。

    老子也曾经说过: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以无为并非是无为,万事万物皆有规律,“道”也一样。

    “无为而治”就是遵循“道”的规律让“无为而治”变成“有为治之”,在汉初的时候这种思想一度代替儒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ufffc

    而佛教是汉朝时期进入中国的,它的思想主旨是“觉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当而佛学之中的一些观点被当时的士子认为很符合玄学的思想主旨,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被推崇了起来。

    而在北方,当年石勒逐鹿中原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的帮助,后来石勒为了报答佛图澄在背后的出谋划策,开始在北方大兴佛教,由此佛教在这之后逐步成为了“三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教,“南朝四百八十寺”说明了佛教在南朝的兴盛。

    九流是哪九流?

    而所谓的“九流”其实在一开始也并非说的“下九流”的意思,而是在“三教”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几种学派而已,其对应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9家主要的主流思想:

    这其中就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以及农家。

    这几种学说在当时很有市场,因为有几种学说又是从儒家和道家之中衍生出来的,比如法家就是儒家弟子子夏而脱胎换骨的,阴阳家又是脱胎道家,因此就把九流从属于“三教”之后,有了“三教九流”之说。

    \ufffc

    三教九流成为了阶层的代名词

    本来“三教九流”之说并无任何褒贬含义,一开始只是先秦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一个并无任何的词汇就被用作了“贬义词”,明清时期是小说的巅峰期,而当时的小说家们就将那些从事低下行业的人称之为“三教九流”,久而久之这个“三教九流”成为了一个不好的词汇。

    在这之后,人们又将古代的二十七个职业划分为三个等级,有“上九流”、“中九流”以及“下九流”的说法:

    \ufffc

    这其中“上九流”指的就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包含: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