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进京勤王-第2/4页

加入书签
    澹台寺怒视宋宁,恨不能当场将之斩杀。宋宁面无惧色,肖寒则双手握刀,冷冷对视。沙宸急忙拦在身前,制止了对方。澹台寺心知有沙宸在,自己杀不了宋宁,只得命人再传大夫。宋宁目的达到,也不多留,趁机在沙宸的相送下离开。

    第二日,澹台寺带着沙益匆匆返回山南。三日后,沙益这才苏醒,想起之前宋宁来探视之事,沙益仰天誓道:“宋子静,沙益若不杀你,誓不为人!”

    沙益、澹台寺离开后,宋宁率军继续围困阳郡城,而巫郡却迅速反叛。沙宸这个庸碌之人,一无领军之能,二无识人之明,竟听信了宋宁的说辞,将山南军全权交由宋宁指挥——他是把攻占阳郡、平定巫郡叛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宋宁身上。

    宋宁一面派军赴巫郡平叛,一面派人进阳郡城劝降:“邬郡守,我主一月时间略取东、泰、常、清四郡,兵锋所指,莫不臣服;扬鞭所向,无不归降。统一东南之势,已是势不可挡。今阳郡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出半月,必山穷水尽、人竞相食。郡守何不早降?我主英明神武,傲视群雄,必不会亏待郡守。”

    巫郡平叛很顺利,邬宋却拒不投降:“邬某世受皇恩,眼中只有陛下和朝廷,不知其他。无论是山南沙木,还是你主宋宁,一无皇上圣旨,二无朝廷诏令,却妄自攻打诸郡,窃取邻土,皆乱臣贼子也。邬某宁死不降。”

    宋宁没想到这邬宋竟这般死脑筋,看来大苏虽然腐朽,但毕竟历经两百六十余年,尽忠死节的大臣还是有的。

    宋宁也不急,反正阳郡城已是一座孤城,只要再过一段时间,城中粮食耗尽,就算邬宋再有气节,能够坚持不投降,却也挡不住其他人开城投降——毕竟宁死不屈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为了活着却是不会管那么多的。

    然而就在这时,张向阳二十万大军兵围京城的消息从北方传来,皇帝白无畏下诏,命各地火速进京勤王。

    要不要响应朝廷号召,带兵进军勤王?

    宋宁一时犹豫难决,于是召集众人,征询意见。

    钱诚关第一个否决道:“主公,中都远在数千里之外,若我等率军北上勤王,一路险阻重重、补给困难不说,且就算我们成功抵达中都,也非一两个月时间不可。张贼拥兵二十万,只怕到时京城能否守住都是两说。何况,我军眼见就要拿下阳郡城,此时离开,实属不智。”

    凌邦也反对道:“响应朝廷号召勤王,可占大义之名,然正如钱军师所言,东南与京师相隔太远,劳师远征,弊大于利。如今东南未平,人心不稳,且我军强夺阳郡,山南必然不悦,主公不可轻离。以邦之意,主公只需表面响应即可,却不必派兵北上。因为若派兵过多,后勤供应难以跟上;若派兵过少,又难以建功,还不如不去。”

    宋宁之所以犹豫,只是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影响。历史上袁绍本来实力强过曹操,但就是因为在迎不迎天子这件事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结果后面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他可不想重蹈曹操的覆辙。

    宋宁只留下凌邦、张英、钱诚关几个心腹,说出了自己的这一忧虑。凌邦笑道:“主公勿要多虑。迎救天子固然能获得巨大的声望,得到世人的赞誉和支持。但我军远在东南,却是力有未逮。且以我观之,此次张向阳兵围京城,京城只怕难以坚守。到时天子是否还能活命尚未可知。”

    “退一万步说,即便天子弃城逃亡,留得性命,但京师告破,社稷已亡,大苏威信必然荡然无存,帝国顷刻间便会分崩离析,皇上就算仍在也难以力挽狂澜、逆转乾坤。所以,到最后还是要靠自身实力说话才行。”

    钱诚关也赞成道:“文渊所言极是。诚关以为,主公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取东南,并交好沙木,待西并湖阳、荆襄,一统南方,方可与北方争雄。帝国历来北强南弱,北方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如今越乱越好。主公当尽快统一南方,潜心发展,坐观北方各路诸侯相争,而不宜过早介入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