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邦道:“主公,按计划我们本来没这么快出兵的。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先是出兵攻打灵县萧县,紧接着又翻越南岭,占据剧县,争夺白郡。若非有岳涛在后方调配粮草军需,此战定然难以维持。如今我们在剧县、虎形山等地共有七千大军,每日耗费粮草甚巨,春湖底子太薄,却是经不起任何失误,主公还需慎之又慎。”
宋宁叹息一声道:“文渊所言极是。这也是我为什么急着结束白郡之战,返回春湖的原因。一是忧心迁延日久,粮草不继;二来也是担心春湖有难,后方不稳。”
凌邦道:“主公是担心吴清风吧。”
宋宁点头道:“不错。吴清风上次赚我回城不成,必有后招。如今我们大军在外,春湖唯有幽燕一人留守,她又身怀六甲,我如何能不担心?”
凌邦道:“此事我也正想提醒主公。若吴清风趁我军与甘百草、陆忠大战之际,突然袭击春湖,扰我后方,主公腹背受敌,军心必然大乱,主公需提前做好防备。”
宋宁道:“文渊有何良策?”
凌邦道:“如今敌我双方各出奇谋,计已用尽,接下来就要看双方各自的实力,主帅的意志和耐心,以及各自将领的临机应变和战场指挥了。如今春湖新城外围城池已经建好,赵夫人虽为女子,但行军打仗,不逊男儿,有五千士卒辅助,足以守住春湖不失。主公可命盛柏、凌泽率水师扼守住水上要道。同时,命秦逸坚守三县,让杨迪率一千人马藏于黄枫谷中,以作奇兵。若吴清风果真来袭,关键时候从背后杀出,定可大败敌军。”
宋宁听后不由大为钦佩。这是以正合,以奇胜啊!宋宁突然有些怀疑,凌邦是不是也看过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又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而所谓的道、天、地、将、法,其实就是敌我双方在政治、经济、将帅、士卒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的对比。孙子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战场上决定的。敌我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比拼也很重要。
比如:楚汉相争时,刘邦在战场上几乎没有赢过项羽,若纯以双方主帅而论,刘邦是不可能赢项羽的。但事实上却是刘邦最后获胜了。原因就在于,楚汉争霸中,从一开始,刘邦在道(政治)、天(人和)上就远远胜过了项羽。
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关中民众秋毫无犯,所以关中人民一直拥护他;而项羽作了什么?攻占关中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卷带金银珠宝拍拍屁股走了。
章邯率秦军向项羽投降,项羽直接将秦军全部坑杀,然后分关中之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结果关中之人恨透了项羽以及章邯三人。三人又如何守得住三秦之地?最后被刘邦击败,章邯自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历史上的曹操与袁绍也是如此。东汉末年,袁绍坐拥幽、并、冀、青四州之地,雄踞河北,兵多将广,钱丰粮足;且消灭公孙瓒后,已无后顾之忧,是当时天下当之无愧的第一军阀。而曹操只有兖、豫、徐三州之地,兵力、钱粮均不及袁绍,且荆州有刘表、刘备,随时可偷袭许都,东南还有孙氏,无论是实力还是外部环境较之袁绍都要逊色不少。
然而,最后却是曹操战胜袁绍,统一了北方。原因就在于经济(钱粮)、兵力上袁绍虽然胜过曹操,但政治决断、主将指挥、军法严明、士卒训练、赏罚分明等方面袁绍却差了曹操一大截。所谓“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方面的比拼袁绍输掉了大半,再加上少了点运气,所以纵然兵力胜过曹操,但结果却反而被曹操打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宋宁叹息一声道:“文渊所言极是。这也是我为什么急着结束白郡之战,返回春湖的原因。一是忧心迁延日久,粮草不继;二来也是担心春湖有难,后方不稳。”
凌邦道:“主公是担心吴清风吧。”
宋宁点头道:“不错。吴清风上次赚我回城不成,必有后招。如今我们大军在外,春湖唯有幽燕一人留守,她又身怀六甲,我如何能不担心?”
凌邦道:“此事我也正想提醒主公。若吴清风趁我军与甘百草、陆忠大战之际,突然袭击春湖,扰我后方,主公腹背受敌,军心必然大乱,主公需提前做好防备。”
宋宁道:“文渊有何良策?”
凌邦道:“如今敌我双方各出奇谋,计已用尽,接下来就要看双方各自的实力,主帅的意志和耐心,以及各自将领的临机应变和战场指挥了。如今春湖新城外围城池已经建好,赵夫人虽为女子,但行军打仗,不逊男儿,有五千士卒辅助,足以守住春湖不失。主公可命盛柏、凌泽率水师扼守住水上要道。同时,命秦逸坚守三县,让杨迪率一千人马藏于黄枫谷中,以作奇兵。若吴清风果真来袭,关键时候从背后杀出,定可大败敌军。”
宋宁听后不由大为钦佩。这是以正合,以奇胜啊!宋宁突然有些怀疑,凌邦是不是也看过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又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而所谓的道、天、地、将、法,其实就是敌我双方在政治、经济、将帅、士卒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的对比。孙子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战场上决定的。敌我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比拼也很重要。
比如:楚汉相争时,刘邦在战场上几乎没有赢过项羽,若纯以双方主帅而论,刘邦是不可能赢项羽的。但事实上却是刘邦最后获胜了。原因就在于,楚汉争霸中,从一开始,刘邦在道(政治)、天(人和)上就远远胜过了项羽。
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关中民众秋毫无犯,所以关中人民一直拥护他;而项羽作了什么?攻占关中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卷带金银珠宝拍拍屁股走了。
章邯率秦军向项羽投降,项羽直接将秦军全部坑杀,然后分关中之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结果关中之人恨透了项羽以及章邯三人。三人又如何守得住三秦之地?最后被刘邦击败,章邯自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历史上的曹操与袁绍也是如此。东汉末年,袁绍坐拥幽、并、冀、青四州之地,雄踞河北,兵多将广,钱丰粮足;且消灭公孙瓒后,已无后顾之忧,是当时天下当之无愧的第一军阀。而曹操只有兖、豫、徐三州之地,兵力、钱粮均不及袁绍,且荆州有刘表、刘备,随时可偷袭许都,东南还有孙氏,无论是实力还是外部环境较之袁绍都要逊色不少。
然而,最后却是曹操战胜袁绍,统一了北方。原因就在于经济(钱粮)、兵力上袁绍虽然胜过曹操,但政治决断、主将指挥、军法严明、士卒训练、赏罚分明等方面袁绍却差了曹操一大截。所谓“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方面的比拼袁绍输掉了大半,再加上少了点运气,所以纵然兵力胜过曹操,但结果却反而被曹操打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