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孟阳求救-第2/4页

加入书签
    若全部倚靠他们,宋宁只怕连春湖、南岭两地都无法治理好。即便再加上寒门弟子,也还是严重不足。如今,他的治下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是因为有岳涛、凌邦、郭宏等大才在,还因为春湖学堂在源源不断的造血,培养新人。

    然而,这显然还是不够的。以后随着他的地盘不断扩大,必然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治理才行。

    所以,宋宁才结交乐郡官员士绅,不断提高自己的声望,以获得更多士人的认可。这一点,不仅宋宁清楚,岳涛、凌邦等人其实也明白。虽然当初宋宁向岳涛说过,将来科举一定会取代察举,寒门也必将崛起,但那是以后的事了。就目前而言,天下绝大多数人才还是在士族之中,宋宁想要争夺天下,就必须取得士族的支持和认可才行。

    唯一不同的是,宋宁深知士族垄断世人晋升通道、把持天下财富和资源的危害,所以他选拔人才,只论才干、不重出身。在争霸天下过程中,他虽然会倚靠士族,但同样也会不遗余力地提拔寒门俊杰,以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制衡士族。

    所谓百里之县,必有贤士;州郡之中,必有俊杰。当初在剧县之时,宋宁便发现了凌邦、岳松、郭宏三位大才,并想尽办法与之结交,最终将之揽入自己麾下。

    如今到了乐郡,宋宁自然更会如此。

    在郡守府上,宋宁除了紧靠吴清风这颗大树外,与郡中其他实权官员、带兵将领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于不得志的清衫小吏,甚至是普通士卒也十分谦和客气。对于有本事、有才干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无论他是什么出身,什么来历,宋宁都倾心结交,百般笼络。因为他出身“宋氏”,所以,宋宁在郡守府风评甚佳,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他印象极好。

    同时,他严明军纪,勤于训练,严禁军队滋扰地方,欺压百姓。加上他数次剿匪,“战功”赫赫,所以乐郡士人以及百姓对他都十分崇敬和爱戴。

    暗地里,宋宁又让戴岩等人偷偷为自己宣传,不断造势。于是宋宁的名气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

    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在封建帝王时代混,名声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君不见,王莽就是靠着不断给自己刷声望,加上王氏外戚背景,这才被人封为当世圣人,并最终一举成功代汉的。而刘备年过半百,不管一生中打了多少次败仗,最惨的一次被曹操打得只身逃走,张飞等手下全部失散,关羽和他的妻儿也全部被俘。但哪怕身边只剩下他一个人,没过多久,刘备又能拉起一票人马来——这便是名声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在取得巨大的声望后,才能坐上与之匹配的位置。曹操迎回汉献帝,迁都至许昌后,明明已凌驾于汉献帝之上,为何仍不敢废汉自立,登基称帝?便是因为当时天下尚未一统,他还没有坐上九五至尊宝座的威望。

    宋宁现在有实力也有地盘,最缺的就是名气和声望。只有不断把自己的名声刷上去,宋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靠自己,否则,将来真的争霸天下时,他将无人可用。

    结交当地官吏与士人,提高声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宋宁也像在剧县时一样,暗中观察笼络着乐郡之中的各类人才,比如: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文吏书生,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悍卒勇士,学问高深、德行昭著的文人士子,义气深重、声名远播的地方豪侠;宋宁都倾心结交,极力拉拢。甚至具有商业头脑、善于殖货的商人,技能高超、手艺精湛的匠人,也都不放过。

    因为顶着宋氏子弟和偏将军的身份,所以宋宁比当初在剧县时招贤纳士要顺利许多,虽然并未招到如岳涛、凌邦一般的经世大才,或者像聂忍、岳松一样的心腹手下,但却为他收揽了不少人心,博得了大量名声。如今,乐郡已到处在传播宋宁的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美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