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传言不虚

加入书签


    凌邦道:“朱顶之所以不断向胶东边境增兵,又暗中招降徐娘,是在给主公施加压力,想要把主公的注意力吸引至胶东,然后以胶东作为双方的主战场。如此一来,主公将陷入胶东泥潭,再无精力顾及其他地方。主公切不可中计。”

    “邦前面已过,此役应着眼于全局,而不应让朱顶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只局限在胶东这一处战场。朱顶一方面将我军兵力全部吸引至胶东,一方面又暗中联合周骥,是想将主公与周骥一并拖入胶东战场,挑起周骥与主公相争,他好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主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

    宋宁若有所思道:“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凌邦再次指向地图,侃侃而谈道:“主公在东南已部署三路大军,在荆襄,赵夫人又统率有五万精锐。主公可命赵夫人从荆襄北上,先行讨伐中州吴霄,取乾元郡、破玄门关。乾元郡地处中州、苏中之间,西进取玄门关可入中州,东向破前郡可威胁苏关,一旦赵夫人攻取乾元郡,则前郡告急,苏关震恐,朱顶必然再难以安心攻打胶东。”

    “同时,主公可命东南三路大军齐出:西面由林猛将军率两万大军渡江北上,进攻苏中,先取三川郡,之后与赵夫人遥相呼应,虎视前郡、剑指苏关;罗鸿和张英两位将军分别率中路和东路大军一齐出兵,全力攻打苏东;主公则轻舟北上,前往红叶山降徐娘。”

    “若朱顶南下救援苏东,则胶东之围解除,主公可命聂忍将军率军南下,与罗鸿、张英二位将军一起夹攻苏东。若朱顶坐视苏东被攻而不救,则必然是要与周骥联手共伐胶东,主公当收缩防线,全力固守,趁势拿下中州和苏东,之后再予以反攻。”

    “恩。”宋宁听后不由暗自点头,赞道:“文渊思虑周详,此计甚为妥当。”

    凌邦又道:“另外,主公还可派人联络太行秦狼、辽州公孙,让之袭扰周骥后方。尤其是辽州公孙,后者与周骥连年大战,如今后继乏力,正处于颓势。若得主公相助,必然喜出望外。有公孙珣在东北牵制,周骥则不敢全力南下,觊觎胶东。”

    凌邦之计与郭万的四条应对之策大致相同,不过站位更高,看得更远,对未来战局的分析和把握也更精准到位,相对来,比郭万要高明一些。

    凌邦最后总结道:“此役之关键在于中州、苏中这边能否破局,再有就是主公能否降徐娘,以增强我军在胶东的实力。若赵夫人能提前拿下中州,则朱顶三面受敌,纵然与周骥联合,也必不是我军对手。”

    “若攻打中州失利,而徐娘投降朱顶,则我军将陷入被动,胶东也很难守住。一旦胶东有失,朱顶便可迅速南下,把我军逐出苏东、苏郑若是如此,我军将无法在北方立足,彻底失去角逐北方的资格。”

    “文渊所言甚是。”这一刻,宋宁终于明白为什么凌邦也劝自己北上,冒险降徐娘了。若宋宁能成功降徐娘,获得徐娘和红叶山一万多贼军的效忠,他此役获胜的机率将大大提升。反之,则可能满盘皆输——所以,但凡有一丝可能,他都要冒险去尝试一下。

    “既如此,我这就下令,让幽燕率军北上,讨伐中州。让林猛率军渡江,进攻苏郑正好今年第一批海外之粮已经运至。等到八月,荆襄东南本地秋粮也将成熟,我军当无粮草之忧。至于攻打苏东,”宋宁解下腰间佩剑,交给凌邦道:“我就交给文渊了,军中诸将,谁若敢不从,文渊皆可用此剑斩之。”

    宋宁称王后,已封凌邦为国尉,后者本就可掌管整个宋国的军队,宋宁这样安排并无不妥。而且凌邦聪明绝顶,计谋深远,算无遗策,将东南三路大军交给他,宋宁也放心。

    凌邦单膝跪地,郑重接过佩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