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3/5页

加入书签
    “那就好,绿菜也不少,有白菜,菠菜,以及卷心菜等等,这些都是我淘的菜籽,在家里和营种皇帝中好的,味道不错呢 都多吃些。”冷斩风见林千寻热的满头大汗,掏出手绢替他擦着汗,在场的几人十分羡慕,但都没有方长说出来。

    冷炎等人在隔壁,吃的轻松舒适。

    “这些菜大启是没有的,看来这些年我们错过了许多好吃的,有了皇婶,我们口腹之欲可以满足了”冷子莫家的暖房里面中了许多的菜,可没有这些,一来味道好,二来产量高,他有些动心。

    “这个惊险给陛下,让农政司推广下去的话,百姓就可以不用饿肚子了。”莫无情吃了一口虾滑 腾出嘴巴说道。

    “这个寻儿决定。”冷斩风一边自己吃着,一边开口。

    “我有这个想法,可现在种子太少,等我再种上一茬,种子预留出一半来,送去给陛下,然后交友农政司,司里的那些官员,挑选出一块实验田,然后在培育,待种苗够多的时候,分发一批给较为穷困的地方,让知县掌管着分发出去,这样百姓就可以慢慢地吃饱肚子,毕竟是个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由专人监督很有必要的。”林千寻也不吝啬,这其中那一样拿出去不是大公开,就怕有人一次谋福利,这些人中,她看交给冷子米最好不过了,他是个闲散王爷,手中没有实权,且没有争抢毫升的心,所以交给他最适合不过了。

    “也不记得一时,有了皇婶的支持,皇兄定会治理事半功倍了。”冷子莫停了下来,诚恳的说。

    “你倒是心眼实诚。”冷斩风看似面无表情,实则赞赏有加。

    而在坐其他的两人不发表评论。

    “五皇子说的不错,民为水,陛下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抓住这个核心,何尝不愁江山万代。”林千寻倒是觉得冷子莫最为通透,他知道百姓吃饱了,就会安稳,百姓安稳,则朝堂不会动荡,那么统治者就更加的好管理。

    在场的几人齐齐看向林千寻,用一种莫名的眼神看着她,这里面有好奇,有敬佩,更有惊讶,等等,她不知道自己的言语是多么的战荡人心嘛,以前可没有想得这么通透。

    “这知识名言,不是我说的,是我家乡的有名的思想家荀子说的,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若**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所以这么样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知世观念。”林千寻多多少少知道些,遂给他们解释。

    “我大启要是有这样的治世大儒的话,那定是另一番景象了。”几人齐齐感慨。

    “治世理念虽然相通,但要因地制宜,适合我们国清的,不一定适应大启,大启的建朝听说也有几百年之久了,国情,国民,以及各种机构,有可能不同,照搬照抄只会东施效颦,闹出笑话,你们就听听我胡咧咧就行了,不要盲目崇拜。”林千寻急忙阻止,这治世理念就和种田一般,用北方的法子在南方种植,不一定能高产,就好像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一般,要有适合的土壤,这里面错综复杂,牵连许多的世家贵族得利益,效仿推行会遇到阻力,做不到上行下效,就会夭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