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3/9页

加入书签
“你母亲是个忍辱负重,为你的将来和家庭安危着想的。药膳镇没有产业是明白的事实,大家眼里都盯着那一亩三分地,有点瓜葛就大打出手,全然不顾后果,目无王法。真有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蛮道。咱们不是嫌弃药膳镇,也没有仇恨这儿的人们。这里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又是多少大城市人心中向往的人间仙界。可是药膳镇僧多粥少,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生活。孩子,好好读书,大城市的天空宽广无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在你们家遇到这么大的磨难,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的。或许,你们祖上做过一些罪恶深重的孽,要你们现在来偿还。我这不是迷信话。反过来说,磨难也会增长智慧。人的一生,其实从遭罪的磨难总量来说,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出现的时候不同和形式不同。人要一心向善,就会把磨难出现的爆发能量降低拉长,变为缓和以及慢慢释放,甚至让它失去破坏力。换言之,要是你母亲不拜佛不克制而选择冲动,等于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就掉入了他人布下的陷阱之中。那么你们家遭受的磨难会更加可怕,甚至是灭顶之灾。忍耐并不意味着懦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间本无神,要说有的话,你母亲就是你们家的真正保佑神,活菩萨,你们要感谢她才是对的。”

“赵老师,你经常说人是有因果报应,是真的吗?”

“你在菜地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就不用说了吧。人生也是这样,种善因,得善果。恶有恶报,时候未到。我总是让你们有时间要多看《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这三本书,是我们民族最高智慧宝典。不知道的人,说它们是迷信,其实它们是咱们民族最高哲学书籍。你要是读外国哲学就跟迷恋数学家那样,很容易入迷甚至走火入魔成为神经病。但咱们民族哲学就不会。咱们民族哲学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人。对于每个国家的哲学智慧,我也不是说谁好谁不好,而是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不同。”

“《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我在初中时就读过了,高中又看过几遍,甚至都会背,会默写了。”

“那很好。可是我知道,你还没看懂。否则,你刚才就不会说要跟霍家人拼命。现在不懂,没关系,也很正常。关键要去多看它们,其他同学我不太相信他们会看,但我相信你一定看过它们。现在没有看懂,是你人生阅历不到,还没有达到看懂它们的人生体验份量。这很正常。这些智慧宝典,不是会背会写就一定会懂。脑子聪明,智商高,跟有没有智慧是完全两码事。六祖慧能不识字但智慧极高,而很多高官富贾,最后沦为阶下囚,他们智商高而慧根很浅,终酿苦果。只要你肚子里看过它们,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

“请教赵老师,既然《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都是咱们民族智慧宝典,这三本书又有什么关系呢?”

“啊,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好。《论语》是告诉我们,如何入世。我们是人,需要吃喝拉撒以及结婚生子。所以,大家都需要工作、干活或者做生意赚钱,这是基本物质需求。不管是儒雅高士,还是贩夫走卒,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哇哇啼叫,喊着要吃喝拉撒。谁都一样。这是入世。人在长大,在工作赚钱过程中,人身体会生病。这时,人们就会去医院看病拿药吃。同样,人在成长和衰老过程中,除了身体会生病外,人的思想或者心里也会生病。特别是在工作压力过大,同事之间相处矛盾,做生意失败以及家庭压力,甚至对于身体越来越差的担忧,这时人的心里和思想就会‘生病’特别是焦虑症或焦虑综合症,而要治这个‘病’的药,就是‘佛经’即《六祖坛经》。‘佛经’它是一种药,是治人心的药。人们在生病时候吃它,没病时就不要吃,否则没病天天吃药如同药罐子,那也是不对的。《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修佛在家修就可以。不要天天跑庙里去,那样别的事都不要做,那也是不对的。佛就在于心,只要放下,跟莲花那样绽放,就能成佛。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佛法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大家不是经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出世。拿得起也要放得下,《论语》是教我们拿起来,而《佛经》即《六祖坛经》是教我们放得下。太多人就是拿起来后,一直放不下,这样就生病了。《六祖坛经》就是教我们如何出世。进得去,也要出得来。这才叫完整的人生。《六祖坛经》的伟大在于,它是第一个把佛学本土化的经书,也是唯一一部。自此,佛学佛教就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生除了入世和出世外,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活得更加有艺术,而用自由艺术角度去看待人生,这就是《道德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