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载猃歇骄

加入书签


    鹤驾在黍阳休整三日方才再度启程,黍阳都督府为北巡大军供应麦六千石、杂畜一千五百头,整修了车辆器械,另外提供了马二千匹用以替换北巡大军中因连日行军而伤病的马匹。

    黍阳地处一片山中盆地内,北缘为单孤山,菅水发源于单孤山东麓,自东北西南流经黍阳盆地东部,形成一条通向东面的河谷通道。北巡大军离开黍阳后沿着菅水南岸东进,行至菅水中游开始渡河,折向西北而去,此处水浅,水流也不湍急,无需舟楫便能涉水渡河。菅水北岸地势渐趋平坦辽阔,远方有微微起伏,林木也愈发稀疏,野草碧绿如茵,如地毯般铺满整片大地,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草木清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草原。”

    重揆凝视着广阔蓝天、无垠草原,顿觉心潮澎湃,不仅是初见从未目睹的风景,更因那天际深处是自己从未谋面的故乡。

    渡过菅水北行二十里,可见一处浅丘兀然耸立,一座四方土城稳稳坐落其上。土城其貌不扬,城垣粗陋,规模促狭,周遭还散落有不少穹庐。纵然一副颓败景象,此城却是国朝在瀚海边境上的要害城戍兼商贸重地——盛乐镇城。

    盛乐乃是缘边重镇,南蔽河东,北抚诸蛮,防区内镇戍相望、烽燧相连,平添几分肃杀气氛。镇城白天城门四开,城中人流往来如织,秃发留辫、斜挎胡服的瀚海人与头裹毡帽、宽袖长衫的中州人摩肩接踵,异域口音此起彼伏,叫卖讨价、呼朋唤友,热闹非凡。城外穹庐间,牧民驱赶牛羊,为南来贵人腾出地方扎营。暖风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它们瞪着漆黑大眼,看着一堵车墙在镇城外拔地而起。

    国朝郡县驻军以镇为最高编制,这也是镇军名称来源。一圈土墙,镇的正副长官为都尉、中尉,镇之下仿效禁军设有厢,但每镇所辖厢之数目与每厢兵力之多寡并不固定,视辖区防务轻重而定,内地军镇有些与郡治同城,边境军镇大多筑城别居。镇除了厢以下的常规统兵编制,还下设戍、堡、驿、亭等驻防编制,各有主将统兵驻防,戌、堡侧重防卫警戒,郡县治所及关隘津渡建戍,边境要地筑堡,水陆要冲及乡里人烟稠密之处设驿、亭,驿负责邮驿传信,亭负责稽查行人。

    从盛乐向北便能进入瀚海草原,不过皇帝为重揆选定的北巡路线未取此条捷径。盛乐镇城西南一百七十里乃是大河第三河曲,北巡大军将会取道此处渡过大河进入河西,准确来说,是要前往神武帝的龙兴之地——平朔。

    北巡大军照例在城外扎营,高阙都护、盛乐镇将陆士勤率属官前来觐见,除了送上粮草,还让重揆第一次吃上炙驼峰。

    都护府是国朝为监护边地、安抚诸蛮而在边境专设的军政机关,兼管蛮夷部落、边境互市等事务,总体侧重军政而轻于民政。高厥都护府下辖八镇,驻地盛乐位于衡天山与单孤山交接处的一处宽疏谷口,所辖镇戍扼守住两山谷口或平坦之处,与更南方的黍阳都督府互为表里,构成河东北部边境防线重要一环。

    “陆都护,孤听闻瀚海草原是万里平原,在那里行军是否快些?”

    重揆留陆士勤在中军大帐内用餐,陆璋等重臣一道坐陪,席间重揆与陆士勤攀谈起来。

    “禀殿下,草原虽说平阔,但道路破旧,徒耗车马,又缺乏城邑补给,不会快太多。”

    经历二十余日长途跋涉,重揆对远行之艰辛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太仆寺所辖诸牧监繁育的良驹平日奔驰如矢,在河东山路走了一遭,足足累死了一百多匹,大多出自东宫四府。陆璋曾传令全军,战马只能载人,不可负重,寻常行军尽量骑乘驴骡,无奈四府贵公子鲜衣怒马惯了,不改往昔骄奢作风,在崎岖山路上仍旧驰马如飞。陆璋奏请重揆允准,杖责了数位犯禁的东宫卫士才稍正风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