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拾遗青衫

加入书签


    三月里,洛京城下了几日细雨,为春日骄阳平添了些凄冷。洛京城文德坊一处食肆内,一位蓬头垢面的白衣郎君端正坐在一面食案前大快朵颐。他从一支炖至酥烂的羔羊腿上撕下一大块肉,抹上杏仁糊塞入口中,不等嚼烂就囫囵吞下,再将双手伸向莼菜鲜笋羹、鹌子水晶脍、鲈鱼脍、糖醋茄与酸馅馒头,杏仁糊溅满食案。周遭食客不时好奇观望,同席之人忍不住挪揄:“腌臜!”

    半个时辰之前,御史中丞奉敕到大理寺释放杜宏本。杜拾遗本已准备交还那件青衫,可等敕书念完,既没听到定罪,也没听到复职,只是命他回家反省、等候处置。狱丞连送带撵地将杜宏本逐出大理寺,他孤身一人在大理寺门前踟蹰,通身一袭白衣,一件青衫挟在腋下。前日夜里恰巧飘了场小雨,路上漾着水渍,次日正午暖阳一蒸,湿气上涌,顿时弥漫开来。他数日不曾盥洗,湿气更是加剧了身上的粘腻,正在心绪焦躁之际,忽尔听得有人呼唤自己,回头一看,顿时欣喜不已。

    “怀民!”

    典客丞张怀民,与杜宏本是同乡,又是同科进士,二人一同开蒙读书,都拜在谏议大夫陈敬门下,相识十余年,情谊深厚。他从老师那里得了消息,一大早便去大理寺等候。二人在大理寺门前相视一笑,接着在附近寻了一间食肆用餐。

    大理狱中素有狱吏勒索囚徒的积蔽,因重案系狱又无所依靠的斗升小民时常蒙受勒索之苦。杜宏本有业师陈敬庇护,好友又使了钱财,狱吏自然不会刻意为难,但杜宏本偏就爱招惹是非。

    三日前,杜宏本隔壁囚室解来一人,因琐事与邻里殴斗,失手伤人,既乏财货又无权势,狱吏索财不得,故意给此人戴上重枷,疼痛难忍,号泣达旦。杜宏本闻之不忍,仗义执言,撼门大呼,痛斥狱吏不法,声称要上闻天听。狱吏知道杜宏本不同与于寻常人犯,只能卸去重枷,但暗中减了杜宏本的饮食作为报复,足足饿了他三日。

    狱中饮食本就粗砺,加上饥饿三日,所以此时杜宏本全然不顾体面,狼吞虎咽、吃相骇人。

    “慢些吃,没人抢。”张怀民没有动箸,边说边将吃食推到杜宏本面前。

    “实在饿……饿急了,这帮……恶胥吏,我要参奏。”杜宏本嘴里塞满吃食,说话口齿不清。

    “万幸只是饿了你几日,没敢暗中加害。你可是触怒天颜,幸得老师求情,你才能如此轻易开释。即使不夺官,京城你肯定待不下去了,不要再生事端,多想想今后如何。”

    “夺官也好,回乡去做田舍郎,怡然自乐。”

    “是吗?”张怀明故作惊叹:“这一餐大概六、七百文,若是做田舍郎,一年能吃几顿?再说令堂何时曾让你拽耙扶犁,你能做得了田舍郎?”

    张怀民与杜宏本是同乡,同是江南朱方人氏,家中水旱耕地合计二百余亩,还有橘树、桃树数百株,纳完赋税再除去日常开销,一年盈余折合稻米在一百五十石上下,加上他九十六石的岁禄和一千八百文的月俸,每月也就能如此奢侈三四餐。社宏本年幼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家中唯有薄田十余亩,读书、应试全仰赖宗族接济,到京任官后所领俸禄大多用于赡养老母和回馈乡邻。谏官本就没什么偏门可寻,且社宏本为人清高孤傲,若无老师陈敬和好友张怀民时时照拂,在百物皆贵的洛京只怕日常食宿都难以为继。

    社宏本听到好友的肺腑之言,不免心生羞愧,本想拿出那套引以为傲的文人风骨,无奈囊中羞涩,只能继续低头撕扯那条羊腿。经历了大理寺这一遭,又思忖起好友的话,杜宏本内心百感交集,口中的羊肉也没了滋味,倘若罢官为民,不仅无颜以对含辛茹苦哺育自己的母亲和一直帮扶自己的宗族长辈,更加无法实现自己济世安民、匡扶天下的远大抱负。正如老师所说,若眼下连自身都不能保全,又何谈将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