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话,来到晋阳城。
文公被安排住在赵襄子的官邸后面的客房,这是个两进的单独的院落。一日三餐、起居洗漱,安排的井然有序,就是不见有人来看望,只有三两个涓人静静地进来打扫和收拾。门口也没有甲士警卫,从外面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什么变化。
第一天没有人来找他,可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总觉得好像有人会从外面的大门口走了进来,然后向他走来。又好像有人在角落看着他,窥视着他。
“这算什么?软禁吗?”文公这样想。
这时的他期盼赵侯召见他,可他又害怕赵侯召见他。于是就在这样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中又煎熬了一天。
过了几天,他也想走出去看看,可终究还是他的这种软弱的性格让他没能勇敢起来,他认为自己还没有等到走到大门口,就会被暗藏四周的护卫甲士给拿下了。别看现在看不到这些人,但只要他想逃跑,这些暗藏四周的甲士就会从天而降的。他确信这一点。
于是他又开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起来了,他想到了他的儿子姬窟。这孩子别看只有16岁,可有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已经初露锋芒,僐骑马射箭,好斗狠赌胜,性格完全和他不一样。倒是那赵浣好像自己的儿子似的,性格和自己蛮像的。儿子姬窟比赵浣大一两岁,属于同龄人,但却玩不到一块去。而赵浣和自己的12岁的女儿确实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想到这,不尽会心一笑。
儿子姬窟这一身的武艺还多亏了鼓须的言传身教。自从儿子拜了鼓须为师,鼓须就真的拿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这让他很欣慰。也让他打心里感谢这个老世交。
儿子每年在家的时间最多不到两三个月,其余时间都和鼓须在一起。现在鼓须在宋子将军任上,把姬窟也带在身边。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前几天夫人还在念叨着他呢。文公又想到这几天不知道自己家里怎样了?夫人和小妾,还不定多担心他呢!他想东想西,思绪万千。不觉得又过了一天。
其实文公哪里知道,不是赵襄子不见他,而是他们都在等张孟谈与魏斯谈的结果。
好像是过了七八天的样子,忽然常庄谈从那扇没有人把守的大门外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向他贺喜,搞得文公莫名其妙,满脸疑惑。但是喜事总比祸事来的令人高兴吧,文公这样想到,他到底要看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喜从何来?
常庄谈说赵侯有请。
于是就和他一同前往。文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就住在赵襄子的官邸里。因为出了这扇门,七拐八拐,没有多远就到了前大殿。只见赵襄子坐在正中,旁边有几个大臣侍立。他急忙近前倒身下拜:“小民叩见赵侯”。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赵襄子边说边仔细地端详这眼前的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略显木讷。于是,赵襄子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久闻先生文籍满腹,才高意广,今日得见真是荣幸之至啊!”
文公起身后,又深鞠一躬道:“承蒙赵侯谬赞,实不敢当。小民只不过是代成君府的一门客而已,才疏学浅,虽蒙错爱给代公子教书,也每天唯恐误人子弟呀。”
“先生不必客气,闻先生乃中山侯稳之苗裔,敢问先生对中山之现状有何高见?”
文公这时的心境逐渐敞亮了起来,他大概明白了让他来晋阳的目的了。
于是他说道:“小民确是中山侯之后代,但早已久安一隅,不谙世事,乃垄亩之人也,实不敢对中山国之时局妄加评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文公被安排住在赵襄子的官邸后面的客房,这是个两进的单独的院落。一日三餐、起居洗漱,安排的井然有序,就是不见有人来看望,只有三两个涓人静静地进来打扫和收拾。门口也没有甲士警卫,从外面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什么变化。
第一天没有人来找他,可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总觉得好像有人会从外面的大门口走了进来,然后向他走来。又好像有人在角落看着他,窥视着他。
“这算什么?软禁吗?”文公这样想。
这时的他期盼赵侯召见他,可他又害怕赵侯召见他。于是就在这样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中又煎熬了一天。
过了几天,他也想走出去看看,可终究还是他的这种软弱的性格让他没能勇敢起来,他认为自己还没有等到走到大门口,就会被暗藏四周的护卫甲士给拿下了。别看现在看不到这些人,但只要他想逃跑,这些暗藏四周的甲士就会从天而降的。他确信这一点。
于是他又开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起来了,他想到了他的儿子姬窟。这孩子别看只有16岁,可有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已经初露锋芒,僐骑马射箭,好斗狠赌胜,性格完全和他不一样。倒是那赵浣好像自己的儿子似的,性格和自己蛮像的。儿子姬窟比赵浣大一两岁,属于同龄人,但却玩不到一块去。而赵浣和自己的12岁的女儿确实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想到这,不尽会心一笑。
儿子姬窟这一身的武艺还多亏了鼓须的言传身教。自从儿子拜了鼓须为师,鼓须就真的拿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这让他很欣慰。也让他打心里感谢这个老世交。
儿子每年在家的时间最多不到两三个月,其余时间都和鼓须在一起。现在鼓须在宋子将军任上,把姬窟也带在身边。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前几天夫人还在念叨着他呢。文公又想到这几天不知道自己家里怎样了?夫人和小妾,还不定多担心他呢!他想东想西,思绪万千。不觉得又过了一天。
其实文公哪里知道,不是赵襄子不见他,而是他们都在等张孟谈与魏斯谈的结果。
好像是过了七八天的样子,忽然常庄谈从那扇没有人把守的大门外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向他贺喜,搞得文公莫名其妙,满脸疑惑。但是喜事总比祸事来的令人高兴吧,文公这样想到,他到底要看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喜从何来?
常庄谈说赵侯有请。
于是就和他一同前往。文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就住在赵襄子的官邸里。因为出了这扇门,七拐八拐,没有多远就到了前大殿。只见赵襄子坐在正中,旁边有几个大臣侍立。他急忙近前倒身下拜:“小民叩见赵侯”。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赵襄子边说边仔细地端详这眼前的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略显木讷。于是,赵襄子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久闻先生文籍满腹,才高意广,今日得见真是荣幸之至啊!”
文公起身后,又深鞠一躬道:“承蒙赵侯谬赞,实不敢当。小民只不过是代成君府的一门客而已,才疏学浅,虽蒙错爱给代公子教书,也每天唯恐误人子弟呀。”
“先生不必客气,闻先生乃中山侯稳之苗裔,敢问先生对中山之现状有何高见?”
文公这时的心境逐渐敞亮了起来,他大概明白了让他来晋阳的目的了。
于是他说道:“小民确是中山侯之后代,但早已久安一隅,不谙世事,乃垄亩之人也,实不敢对中山国之时局妄加评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