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岳飞(上)-第3/11页

加入书签
    读到这里岳飞直接愣住了,这段他和宗泽宗忠武的对话几乎一字不差,自己原来在那伪书描述的时空里也是这般和宗相公说的吗?饶是他先前信念坚定,还言之凿凿地劝官家不必在意这伪书中的事情,此时心里却也一时恍惚。

    难道真如官家所言,这伪书便是讲述了一个他们在座所有人都在一个昏君手下行事的故事?最为令人心生震怖的是诸多细节还能严丝合缝地对上!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飞因说之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招抚诚能提兵压境,飞唯命是从。”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

    如果说先前的诸多事情还因为此书中暂时还没有提到年号,大家还不知道时间线的话,这里听到宗相公去世,杜充取而代之,众人心中又是各自心思百转,小林尚书忽然生出一个有些奇怪的想法,刘光世擅自溃逃甚至意欲裹挟行在、杜充私通金人,固然都是该死,但官家会不会早就知道这两人是个不中用的?

    换而言之,即便官家三番五次强调了自己不会因为伪书中的行止而怪罪众人,可他不还是会有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吗?那这样说来,在官家眼中,自己似乎才是在座诸人中,唯一一个他从头开始不带任何情感偏见而渐渐熟知的人?

    一时间,他似乎还有些庆幸自己在这伪书中根本没有一星半点记载。

    读到现在,其他诸位文官武将听岳飞的诸多事迹自然是津津有味,就连赵玖这个自诩对岳飞有所了解的现代人也是愈发肃然起敬。说起来,提到岳飞大家熟悉的都是后来和金人主力,尤其是唯一指定受害者四太子兀术各种大战的名场面,说岳里重点说的不也就是这些嘛!但对于岳飞早期发迹打拼的经历其实提得倒不多,然而这种从底层打拼的历练才是岳飞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帅的重要经历啊,毕竟没有人生而知之,生下来就会打仗。

    【二年,战胙城,又战黑龙潭,皆大捷。从闾勍保护陵寝,大战汜水关,射殪金将,大破其众。驻军竹芦渡,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各以薪刍交缚两束,夜半,爇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溃。】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借补英州刺史。王善围陈州,飞战于清河,擒其将孙胜、孙清,授真刺史。】

    【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听到这里众人皆是齐齐一叹,继而想起当年官家在淮上那般决绝的模样,然而便是如今,想要北伐收复两河、燕云也并非易事,各种数不清的阻力、困难接踵而来层出不穷,更何况这伪书里的局面呢?)充不听,遂与俱归。师次铁路步,遇贼张用,至**遇李成,与战,皆败之。成遣轻骑劫宪臣犒军银帛,飞进兵掩击之,成奔江西。(赵玖听到这里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原来历史上李成就被岳飞各种暴打,那么之前岳飞在京东斩了他该怎么说,又是一种宿命的轮回?)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