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谋深算-第2/3页

加入书签
    “也罢,本县就考一考你!”

    赵明伦略一沉吟,便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何解?”

    这题中,颇有几分怨望!

    王蠡摸拟着赵明伦的心路历程,负手望向一株腊梅,朗声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哦?”

    赵明伦眸光一亮!

    王蠡的回答中规中矩,表面上是劝谏君主以道德治理百姓,但联系到国朝,太上逊位不足三年,朝中仍有四王八公集团追随太上,今上所能做的,便是行仁政,广纳人才,逐渐对冲太上对朝廷的影响。

    换言之,王蠡站在今上这一边。

    赵明伦原有些难以取舍,随即晒然一笑。

    他曾做过翰林,后被外放,在县令的位置一干十来年,太上对他并无恩德,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两难之选。

    当然,要想简在帝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大郑上千个县令,没有惊天本事,哪能让皇帝注意?

    一个官员,最能吸引目光的,不是清明廉洁,那是本份,而是兴大狱,制造出一桩轰动朝野的大案!

    如今就有两个现成人选,一个是汤家,一个是卫若兰!

    汤老爷是太上的嫡系,而卫家与四王八公关系密切,王蠡提醒了他,要搞,就搞太上的人。

    巧的是,两者都与王蠡有些嫌隙,如能将嫌隙扩大,可祭出王蠡这把刀,砍向汤家或卫家。

    当然,他不会现在动手,最好是王蠡考上童生或者秀才,有功名是朝廷人,没功名是白身,威力不一样。

    而且有了功名,可以更好的保护王蠡。

    他并不是要牺牲王蠡,只是想把王蠡拉上自己的战车。

    赵明伦略一沉吟,点头道:“王公子随本县进来!”

    王蠡跟着赵明伦进了屋。

    赵明伦从书架上,取了几册书卷,递去道:“这是本县自童生至进士,历次科举之时所作的笔记心得,今日赠予你了。”

    “哦?”

    王蠡大为动容,这可比一两银子买的杨秀才札记有价值多了。

    国朝因有超凡力量,考题统一由国子监出,考试当天下发各地,地方官员不会提前得知考题,因此凸显出了笔记心得的重要性,尤其还来自于一名当朝进士,很多经验都可以借鉴。

    往往科举世家和学阀,凭借的就是代代积累的经验以及对科举的深刻见解,寒门学子再是十年苦读,欠缺门径上的点拨,终究是事倍功半。

    赵明伦肯给这东西,分明是把自己当门生看待啊。

    “多谢堂尊!”

    王蠡郑重施礼,双手接过。

    “嗯~~”

    赵明伦捋着胡须,微微笑道:“汤家诬告你,你欲如何处置?”

    ‘嗯?’

    前面不是说要训斥汤家么,还说如纠缠不清,以国法处置,这会儿怎么改口了?

    王蠡眼神微闪,他认为,赵明伦基层经验丰富,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改了,必有缘由。

    一时之间,王蠡也猜不出赵明伦的意图,不过你改我也改,于是道:“汤家到底是体面人家,汤老爷也不幸身亡,学生以为,解释清楚就算了罢,若有必要,学生可向汤家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