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话 黑不死之民-第2/3页

加入书签
    商朝早期甲骨文。这个实物更多了,我们不必强调真实性。商之前的夏朝,根据我国的遗迹考古,城池与遗物古陶片等等信息测定结果来看,比商更早的朝代是有,究竟是不是夏朝,还没有文字表述的东西发现。

    没有能证明夏朝存在的实物,怎么就能说《山海经》成书于夏朝?原本是什么载体?

    “快说黑不死之民”张春来催促,我赶忙叫他别急,马上就到。

    商青铜器的发展,文字载体不仅仅在甲骨文上,很多商代饕餮纹青铜器上,都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或者煮制食物的大锅,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说法,事实上,这是一种仪式。谁能得到天下民心的拥护,谁就拥有记录先人功德的大鼎,这里的鼎应该是指大禹九鼎。

    至于大鼎上记录的文字内容,先人功德与事迹,你们就想象吧!里面的猛料超级多。

    所以我说,汉代能有《山海经》,完全是有实物依据的。他们一定是搞到了商周或者更早的大鼎实物,上面有远古先民的神话传说。那么长的时间跨度,也只有流传下来有文字的大鼎,才能让汉代的人找到商周之前,还有一千多年的大一统朝代。

    没有明确的字留下来,‘釜山合符’怎么知道?

    “所以包括《山海经》的书名,都证明不了有夏朝,连三个字的书名都有可能是汉代人起的”我道:“现在咱们来继续说黑不死之民”。

    汉代的人根据商周大鼎上内容,理解整理出来的书,当然也给出了翻录之人的见解。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这些是前后三段话,只有在其东用来记叙位置,我们只能知道四个国度的基本方位,国土大小等等信息一概不知。《山海经》中所有的国度,今天只能找到一个,唯一的一个确定了的,中山国。

    “行啦!快说吧!你故事之前的架构太多了”张春来急不可耐的说道。

    “哈哈哈哈”我大笑着说:“这不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消息了吗!中山国,只要有一个准确坐标,其它三百多个国度我们都有可能找到,只是时间问题”。

    国度在哪就不管了,等一下再说,主要分析黑不死之民,文字中关于他们的特征记录只有三条:黑、寿、不死。

    先来分析不死和寿。

    不死在字面上理解就已经很恐怖,生老病死天命循环,人怎么会不死!没有了死,不死民在所有国度中岂不是最强大的,人口众多是必然的,人口也是大国指标不是吗!如此理解似乎不死和寿字又有冲突,人已然都不死了,何必再强调一个寿!不可能是指健康不生病!那么这个孤零零的寿字,又作何解释?是不是这个字还有我们不了解的含义?

    再来看黑。

    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打乱顺序解释起来,比较合理的是,那里的人浑身乌黑,不老不死,这都没问题,唯独这个寿,怎么样理解都不对。后来有人用寿终正寝,没有生命体征来尝试理解一下,结果还算通顺。人们全身黑色,没有活人的生命特征,却是不死。

    “黑皮”邵军道。

    “哈哈哈哈”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我骗丁晓东的东西,不过呢!基本上意思和黑皮差不多,不是黑毛僵也**不离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