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话 突然地转弯-第2/3页

加入书签
    “比对个屁呀!”我对付张春来的方式,就是拆台:“咱们中国的先祖,养鸡可是养了几千年了,这个有史书佐证。晋代有个兄弟俩叫什么我忘了,就是说他俩非常勤奋,每天早上闻一闻烤鸡的香味,就起来练剑,这叫闻鸡起舞,教科书上的东西有假的?”。

    论盗墓,我初中文化就够用。

    “好吧!”张春来也是十分无奈:“那么大的个,先民养的是鸵鸟”。

    至于大型牲畜,可能是原始社会时期,自然资源丰富,换句话说,就是家家门口都能放牛,驯化饲养大型动物没有限制。

    “哎!对呀,我又想起了中华先祖养牛也有好几千年了”。

    “你停停停”张春来打断我,牛角挂书这典故太熟了,不用我提醒。

    无论什么情况,手里都不能没有光源,这是李立明咬死的。顾雪彤孤单死在大锅里,手里没有照明,遇到了危险在逃跑是肯定的。所以再往下走,李立明要求大家不要分散,灯语牢牢记住。溶洞的样子,有渐渐变宽的趋势,下面一定还有更大的空间,但也不会太远。丁晓东的火苗安静柔和,空气没有问题。

    一字排开,继续向下。

    走出这个宽敞的溶洞,去路就在眼前急转一道弯向右。坡势轻缓,是向下没错,但是走在上面丝毫感觉不到有坡度。

    “上面有个大蛋糕”邵军的叫声,大家都把光束打到上面。

    一整面岩石表面十分平滑,斜立在右边,上面真像是邵军说的,一块巨大的三层蛋糕,刻画得十分细腻传神,不仅啧啧称奇。细看之下,大家都是一阵苦笑,那上面表现的应该是一个祭坛,只是岩石的大小和上下三层,一眼上去整体与蛋糕并无两样。

    罗列三层,阶梯表现并不清楚,只有六条路从中间贯穿,这么看更像是切过的蛋糕了。周围密密麻麻的笔触,不仔细瞧,根本瞧不出来描绘的是人群,三层最上面,那一排人影,最初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蛋糕的装饰。

    “这可不是跳大神烧王八的地方”李立明的话又让大家笑起来。张春来也说那不是跳大神,东家说过,在很多先民遗址的发掘中,岩画上表现祭祀舞蹈的图案都是七个,所以有的学者主张冠以‘七步舞’来称呼,但是那些相互间并没有连续性的动作,实际舞动起来怎么看都不完美,十分别扭。所以后来又有人从‘毛利战舞’上找到一些灵感,七种动作在蹦蹦跳跳之间定格,每一个动作中间加上一些有节奏的吼叫。还别说,有点意思。

    烧龟甲是占卜。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先民没有做过的事情都要用烧龟甲占卜的方式来卜问天地,敬天地鬼神。那么,鬼神之说究竟从何时源起?这可是争论了好久的问题。

    “明哥说得对,祭坛这东西可不是几十几百人的小部落能用得着的”张春来知道,那祭坛不是小工程,肯定是人类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文化承载也出现必然需要才能有的东西。《史记》上记录过,祭坛最早出现在釜山合符大会上的,那个三层祭坛是举行仪式祭天用。

    但是史记上的东西可信度不高,到目前已经找出好多东西与记载根本不符。

    李立明着重问邵军,刚才塌方下的溶洞里,有没有岩画。

    那时候谁都没有留心,只是注意了溶洞里的土特别密实,判断是洪水将其填满。而邵军却肯定地说,有。

    那边的岩画只在溶岩上留下一点浅浅的纹路,绘画上的碳或彩石,什么也没剩下。不像是自然脱落,更像是擦掉的。

    “是水冲掉的”李立明改变了不久前的推断,部族争夺这里的天然盐,可以当做是一种必然情况。更大的可能是,一个部族在这里长期发展壮大,两个溶洞群中的河床,这边上方又是曾经植被覆盖的山体,中间的河是地表明流河。塌方下边的溶洞群和这边都是处在一个高度,为什么那边就灌满积土?这边一点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