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2/3页

加入书签
    此时耶律贤的身体已经康复,只是人瘦了一圈,显得有些虚弱。他面色凝重,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在宋军成功阻击了大辽的援军后,攻陷刘汉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耶律贤来说,刘继元没有搭上全城百姓的性命来维护自己已经算是“仁慈”了。想到这,耶律贤忙问道:“那杨业,杨将军呢?”

    卢俊面露悲色,回忆着说:“杨将军一直带领着城里的汉军百姓顽强抗敌,夫人、儿子一齐上阵,不眠不休,连宋主都很钦佩他。汉主投降后,宋主要召见杨将军,他却带着家人站在城楼上拒不受降,准备以死报国。后来还是已经投降的汉主亲自去劝降的杨将军。杨将军向汉主叩拜再三,君臣俩抱头恸哭了一场,然后...然后就归顺赵宋了。”

    耶律贤和萧燕燕都默不作声,他们能想到当时的情景,也能理解杨业的做法。他在哭刘汉,也在哭汉主,更在哭自己。作为一个将士,投降应该是他最以为耻的举动,但他却这么做了。最不想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耶律贤知道,杨业将会是大辽在战场上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殿内的大臣听到刘汉就这样被扫平了,难免有唇亡齿寒之忧。如今辽宋之间的协约已破裂,赵主的下一步会是幽州吗?耶律贤摩挲着唇须,环视群众,冷静说道:“如今看来,宋主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燕云。只是虽然夺取了刘汉,但宋军此时已是兵疲饷匮之师。而且,石岭关一战,宋军对大辽已经有轻视之意。轻敌,乃兵家大忌,《孙子兵法》里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宋主若见好就收自是明智,若他此时以一己之气,逞一时之快出兵幽州,朕倒认为,此战大辽必胜!”众人见皇上信心满满,目光坚定,都好像吃了定心丸,安心了许多。

    赵光义自然不想就这么算了。平定太原后,他没有回到汴梁,而是返回了镇州大本营。因为此时,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燕云。后周主和太祖都没有攻下的太原,如今被他攻陷了,自己距离恢复汉唐旧疆,就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契丹控制下的燕云。辽太宗天显十一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大辽求援。大辽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石敬瑭则把包括燕州、蓟州、涿州、云州等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了辽国,使大辽不仅得到了物产丰富的燕云,还将疆域扩展到中原。这件事被历代中原政权的国主认为是奇耻大辱,后来的后汉、后周几次出兵,却都没能完全收复燕云地区,而他赵光义却眼看就要成功了。

    对于皇上的这个决定,宋军之中异议颇多。实际上异议从伐汉的时候就有。按照当年宋太祖和军师赵晋的计划,应该先南后北,然后收复燕云,这样刘汉就自然是囊中之物了。可是赵光义却选择先易后难:平定了刘汉,虽然拔除了这个宋辽之间的缓冲地,却也将宋直接暴露在了契丹人的视线里。而且如今将士们拼死拿下太原,都期望着领取赏赐,然后荣归故里,却听到宋主说“等收复燕云后再大行封赏”,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但此时赵光义已经沉迷于恢复汉唐旧疆的宏愿中,他坚信以宋军现在的破竹之势,夺取幽州易如反掌,因此机不可失。于是在刘汉投降后不久,赵光义便下令从京城汴梁向镇州行营调配粮草和武器装备,以备作战。

    六月,一切准备就绪,宋师开始北伐。

    宋军的开局很顺利。先是在镇州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接进入了辽地,然后在距离幽州不足百里的岐沟关,关使刘禹开门投降,宋军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岐沟关。继续北上,在靠近涿州的沙河又击退了戍卫的辽军,歼敌一千。之后,涿州判官刘原德也不战而降,宋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涿州。仅仅用了五天,梦寐以求的幽州城就出现在了赵光义的眼前。

    “胜!胜!胜......”在十几万士兵震天响的呼喊中,身披盔甲的赵光义骑着他的黄鬃马来到了幽州城下。此时正是正午,在刺眼的阳光下,这座曾经遥远而雄伟的城池,在赵光义的眼中忽然变得渺小。他一刻也不想再等,幽州城近在咫尺,他的伟业也近在咫尺!赵光义抑制着内心的兴奋,凝视着眼前这座城,慢慢从牙齿间蹦出两个字:“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