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日月同辉

加入书签


    高勋一下子瘫在了地上。原来,喜隐在被封为枢密院副使后便和高勋勾结上。他知道高勋一直想除掉萧燕燕,便因此假装与他合作,实际上则是利用高勋实现自己的谋划。于是两个人暗中勾结,表面上却分门别派、互相对立,以致瞒过了耶律贤和萧燕燕。喜隐见皇上对他渐渐放心,便越来越胆大,在接任西南招讨使后,先是将不服从的人治罪的治罪,流放的流放,又提拔自己的心腹;接着以兵马不足为由在丰州(西南招讨司)招兵买马。因为饷钱丰厚,慢慢连周围的州郡也都听说,那些没有田地又有些身手的汉人都纷纷前来报名。消息传到幽州的时候,起先韩德让并未留意,可是后来当他发现喜隐招募了越来越多的汉人时开始怀疑。因为韩德让知道喜隐向来瞧不起汉人,如何这一次却独爱汉兵。为此,韩德让派身边一个颇有功夫的心腹化名去西南招讨司应招,并伺机打探。结果令人惊讶,喜隐根本不是在为朝廷训练军队,而是培养了一群只效忠自己的死士!一个在外带兵的武将为自己招募死士,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韩德让立刻将查到的消息禀告给了皇上。

    而这时,耶律贤已经携萧燕燕在去往鹿林的路上。得到韩德让的消息后,耶律贤推测喜隐的行动也许和高勋有关。于是他令耶律贤适立刻从耶律隆先处征调五千兵马赶往丰州,拦截喜隐,又令韩德让从幽州带领五千兵马与耶律贤适形成包围之势。

    不出耶律贤所料,耶律贤适和韩德让在距离丰州城一百里的地方静等五天后,果然得知喜隐率领着他的兵马出了丰州,其中一多半的士兵是汉人。于是,耶律贤适和韩德让在这天夜里,悄悄逼近了喜隐的军帐,趁着众人正在休息的时候,突然举着火把冲向军帐。喜隐正在睡觉,忽然听见“着火了”的叫喊声,慌忙起身冲了出来,却正被耶律贤适的人团团围住,登时明白行动暴露了。喜隐不亏为大辽第一勇士,虽然赤手空拳,又心慌意乱,但旁人依然无法近身。眼见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喜隐瞅准时机翻身骑上一匹马想冲出包围。忽然,韩德让驰马横在了他的面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何况韩德让挡了他的活路。喜隐怒吼着就向韩德让冲来,仿佛三年前击鞠场上的一幕又再现。可是这一次韩德让不再客气,他先是以守为攻,消耗喜隐的体力和耐心;见喜隐渐渐乱了方寸,先使出一个“声东击西”,再一招“猴子捞月”,一枪正中喜隐的右肩,将他挑落马下。其他人一哄而上,将喜隐牢牢制服住。而那些新招募的汉兵,本来就是一盘散沙,早就死的死,逃的逃了。之后,耶律贤适押着喜隐一直躲在鹿林附近,就是为了在高勋举事这晚给他这个“意外惊喜”。

    一切真相大白,高勋、女里、喜隐等人被押了下去。耶律斜轸捡起耶律只没掉落在地上的联名奏表,双手递予了皇上。耶律贤却不接,只淡淡说:“交给皇后处置吧。”

    下面那些联名上奏的大臣早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和耶律只没一样,多是有名无实的契丹贵族,因为憎恨萧思温限制圈地和豢养汉奴,进而将怨气转移到萧燕燕身上。见高勋等人已经完全被帝后制伏,他们又悔恨又害怕,知道马上就会轮到自己,因此都颤颤兢兢,偷偷瞄着皇后的表情。

    萧燕燕从耶律斜轸手中接过那张奏表,又看了一眼台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将那纸慢慢靠近身旁的烛火。众人还以为皇后要借着烛光看的更清楚,却见她忽然将奏表伸向了飘渺的火光。那张承载着上百口身家性命的纸就这样在火光中化为灰烬,众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你们都看到了,”萧燕燕平静地说,“过去的事,本宫和皇上都不再追究。你们是受人指使也好,被人欺骗也罢,只要从今往后对皇上效忠,对大辽效忠,高官厚禄、封妻荫子,都少不了你们的。可是如果你们还心怀不轨,或者结党营私,那么下一次就,没这么好运了!”

    台下的大臣们见皇后这份胆识和气度,都佩服地五体投地,又听皇上说:“你们听着,朕不是唐高宗,皇后也不是武后。皇后是奉朕的旨意监国理政,你们对皇后不敬,就是对朕不敬。从今往后,皇后的话便是朕的话,皇后的命令在圣旨中亦可称‘朕’,明白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