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2/4页

加入书签
    那男子似有醉意,晃着脑袋说:“你没听说过唐太宗曾说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如果夷狄都能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唐太宗,那长安怎么能不繁华呢。”

    耶律贤眼中放着光,似乎听到了他想知道的东西,却又哪里摸不透,急着追问道:“先生,可是...可是李唐乃中华王朝,正源本溯。如今,契丹被视为夷狄,那该如何‘爱之如一’呢?”

    “中华王朝,”那男子哼了一声,又饮一杯酒才说,“公子,你难道不知道李唐一族本就拥有鲜卑血统吗,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就是鲜卑人呢。再说,程晏的《内夷檄》说的才好: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不谓之夷矣。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不谓之华矣。岂止华其名谓之华,夷其名谓之夷邪?”说到这里,那男子似有些激动,扬着手中的酒壶说道:“唐朝末年,皇帝昏庸,藩镇割据。藩帅不守臣节,贪权慕利,征兵重敛,以致上行下效,骄兵横行,民无宁日。这样的中华之主,有何可恋。若是现在能有一贤君,尊儒重道,知人善用,爱民如己,我室昉管他是华是夷,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耶律贤腾地站起身,也忘了身份,激动地双目炯炯,脸色微红,倒把一旁的萧燕燕和高勋惊的一愣,也都跟着站了起来。萧思温见状,若有所思地向那人走去,轻轻唤了一句:“室昉大人?”那人正沉浸在自己的高谈阔论中,忽地听人叫自己,一抬头发现竟然是魏王萧思温,不禁一怔,结结巴巴说道:“萧...萧大人,您......”

    萧思温只微微一笑双手搀起有些醉意的室昉,一边在他耳边耳语。室昉顺着萧思温望去,看见高勋的时候还正常,当听到旁边的年轻男女就是帝后的时候,吓的呆立在原地。他职位低,当初在顺天们接驾的时候只远远见过耶律贤一眼,哪想到天子如今就近在眼前。室昉慌忙中刚想下跪,便被一旁的萧思温扶住,低声嘱咐道:“皇上今天微服,别露了风声。”

    耶律贤此时也恢复了镇静,笑着对众人说道:“怎么都站起来了,这位先生,一起坐坐可好。”那边高勋已经着人添了一把椅子,室昉这才有些惶恐地坐在下首。

    耶律贤见他冷风中只穿了一件洗的发白的绸袍,四十不到的年纪,发髻中却已见白丝,但面目矍铄,颇有仙风道骨之姿,心里欢喜,便笑着问:“先生叫室昉?”听皇上问话,室昉微微颔首道:“是,臣...呃...在下...是翰林学士室昉。”

    耶律贤点点头,继续说道:“你刚才的一番话,说的我敞亮,很受用。”室昉此时也慢慢恢复了神色,听到皇上的夸奖,只略微一笑:“公子眼明心亮,这些道理早就存在心间,在下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耶律贤知道他还有话,便又问:“那按你说,当今大辽皇上应该怎么做呢?”

    室昉稍稍有些犹豫,眼前一北一南两位朝廷重臣在场,而自己一个小翰林却在议论朝政,似乎不妥。耶律贤仿佛看出他的心思,指着萧高二人说道:“他们是我府里的清客,和先生一样,但说无妨。”

    室昉已明白皇上的意思,胸口一热。他本是后晋进士出身,太宗时入辽朝为官,做官十载,却总是礼部知事、翰林学士这样无关痛痒的官职。今日得见圣颜,又得圣眷,心中多年的郁郁不得志一扫而空,犹如千里马遇伯乐,舒眉展意,侃侃而谈道:“依在下看,若想使‘近人悦,远人来’,皇上有三件事可以做。第一件,开儒学,广纳汉士。儒学一直被视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程晏的《内夷檄》里说的‘仁义忠信’便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华有识之士,十之八九是汉儒。所以皇帝应该在大辽尊儒学、推儒学,这样不仅能够笼络汉人,对于契丹人和汉人的融合也是有利无害的。”

    高勋是后晋武将出身,本就瞧不起室昉这样的读书人,所以他对于室昉刚才的一番话很不以为意。“我以为先生有什么高见呢,难道您不知道,太祖太宗开国的时候就把尊儒术定位国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